基于幼儿自主游戏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路径与实践探索
孙星星
安徽省阜阳市淮河路幼儿园 236000
引言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被视为幼儿最自然、最具发展潜力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游戏本体特征出发,深入剖析自主游戏在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中的价值,提出融合观察、介入、引导、评价四个维度的实践路径,旨在探索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为教师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启示。
一、幼儿自主游戏在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中的教育价值
自主游戏是幼儿基于兴趣自发进行的非结构化活动,其开放性使其蕴含丰富问题情境,如建构游戏中的结构难题、角色游戏中的社会冲突、规则游戏中的行为协调。这些情境激发幼儿思考、尝试与反思,有助于推理力、空间感、交往力及坚持品质的发展。相比灌输式教学,自主游戏更能激发幼儿思维兴趣与主动性,是“以幼儿为本”理念的有效体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游戏中的认知与情感需求,并适度介入引导,便能将游戏转化为能力生成与教育深化的重要路径。
游戏案例: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搭建积木来解决结构性问题。某孩子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积木不稳的问题,通过反复尝试和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问题解决能力,还体现了他们在失败后的坚持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支持性环境创设路径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充满挑战与启发的环境支持。在幼儿园情境中,应构建“安全—自主—丰富”的游戏环境,以保证幼儿在探索中自由表达与有效尝试。安全性首先是前提,只有当幼儿在物理与心理环境中感受到自由与尊重,才敢于提出问题和尝试新方案。其次是自主性环境,即教师应避免以统一指令主导游戏,而是尊重幼儿的游戏选择、决策与过程调节能力,鼓励其探索多种玩法与解决路径。第三是环境的材料丰富度,应提供可组合、多功能、可变化的游戏材料,如积木、沙水、废旧纸盒、模拟道具等,以激发幼儿创造性构想和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沙池游戏中,孩子们用沙子、玩具车和其他道具模拟建造城市。当某个孩子尝试建造一座桥梁,但桥面不稳定时,他通过调整材料组合并与同伴合作,最终解决了问题。这种材料与空间的丰富性促使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各种问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孩子们不仅找到了解决方案,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共同探讨问题并互相帮助。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在协作中提升了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与创新意识。
三、教师介入策略对幼儿问题解决行为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并非旁观者,而是观察者、支持者与引导者。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教师的适时介入至关重要。介入的时机与方式应以“尊重自主、适度引导”为原则,避免过度干预破坏幼儿探索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应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卡点”或“冲突”,判断其是否具备教育价值。如幼儿搭建过程中材料不稳但仍积极尝试,教师可暂不介入;而当幼儿反复失败、情绪受挫时,则可通过“提问—建议—示范”三步走策略给予支持。通过适时的介入,教师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在搭建积木时,孩子们面临结构不稳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引导孩子思考其他解决方案。当孩子们表现出困惑或失败时,教师可再提供建议或示范,帮助他们调整思路并继续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不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还学会了如何在其他游戏中运用这些思考方法。
教师的适时介入不仅帮助孩子们克服了学习中的障碍,还培养了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冷静与坚持,促进了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四、基于游戏延伸活动的问题解决能力深化实践
为了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从游戏情境走向更广阔的认知延展,教师可在游戏之后设计一系列延伸性学习活动,使幼儿对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表达更加深入与系统。例如,在建构游戏结束后,可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哪种结构最稳固”,进行实验验证并撰写简单的观察记录;在角色游戏中,可组织“故事续编”或“问题情景再现”,使幼儿在多次演绎中不断提升问题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结束角色扮演游戏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故事的结局,并鼓励他们用图画记录自己对故事情节的修改。孩子们在集体讨论和表达中进一步提高了问题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
五、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效果的观察与评价机制优化
评价是对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重要反馈机制。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与隐性特征,传统以知识掌握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与非结构化行为的特性。因此,应构建以过程观察为核心、多元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应建立观察笔记或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意识、行为策略、合作表现与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表现,形成行为链条式的发展轨迹分析。其次,可采用图文记录、音视频资料等手段还原游戏现场,便于后期分析与反思。
教师通过拍摄视频记录孩子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并用图画记录孩子的思路与结果。通过这些记录,教师可以分析孩子在问题解决中的进步与不足,进而设计个性化支持措施。
结论
基于幼儿自主游戏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教育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幼儿当前的认知与行为发展,也对其未来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未来的发展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与研究支持,推动幼儿园教育从“看得见的活动”向“看不见的能力”聚焦,为构建更加科学、系统与高效的幼儿教育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锐 .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下半月刊 ),2024,(12):50-52.
[2] 阿古达木 . 自主游戏在幼儿教育课程建设中的有效发展 [C]// 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 . 第三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2024:2-5.
[3] 崔 云 . 幼 儿 园 自 主 游 戏 中 教 师 有 效 指 导 的 策 略 研 究 [J]. 智力 ,2024,(3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