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

李丹丹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 625000

引言

语文教材中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因此可以将教材作为载体,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方面有效优化,确保传统文化可以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更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为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学科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1 有效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更有效延续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通过语言文字、文学典籍、思想观念等相关内容的融入,可以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将语文教学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工具,与传统文化进行更紧密联系,这样可以在有效融合和传承发展过程中,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传统得到有效延续,以此呈现出两者融合的双重价值。

1.2 为语文学习提供深厚文化背景

从学科层面来看,在语文教学环节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使语文学习有必要的资源支持,提供深厚的文化背景。以此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融入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中,使其更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并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使文化要素内化成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论语》选读以及文言文经典和唐诗宋词内容之中,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核心载体。同时,在《桃花源记》之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其中所体现出的世外桃源的理想追求,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使学生的文化认知和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3 助力初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从学生成长方面来看,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清晰明确认识,确立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明确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同时对于自强不息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品质和生态智慧也进行深刻理解。以此可以使学生在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中汲取精神养分,为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在《木兰诗》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到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道以及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通过这样的文化熏陶,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有效塑造,为其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的激发提供有利条件。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2.1 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要想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渗透,教师需要在文本解读方面有效加强,体现出深度性和融合性。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使得传统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成为文化渗透的引导者,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整合相关传统文化元素,从根本上规避浅尝辄止等相关问题。

例如,在《木兰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传统文化渗透中,使学生不仅理解《木兰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叙事结构,同时也要在文化的延伸拓展方面加强,让学生深刻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主要体现出古代的兵志和孝道的融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制度。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木兰辞官还家的选择,深刻领会其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家国情怀。同时让学生感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马的细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古代出征准备的相关民俗。这样可以在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分析和内容整合的前提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充分感受其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要义,为学生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条件。

2.2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文化体验

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和创新,确保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的形式进一步深刻领会传统文化,强化其文化自信和文化体验。例如,在《黄鹤楼》以及《使至塞上》的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前有效收集并掌握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黄鹤楼的文化意义及其在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形式,以视频和音频为辅助,进一步在立体直观的情境中展示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有沉浸式体验。例如,通过呈现大漠孤烟图创设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融入小组吟诵比赛之中。让学生在把握唐诗节奏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文化意义。通过仿写古诗的形式,例如以校园景色为主题,让学生写出五言绝句,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文化理解到文化应用,强化其对唐代诗词和文化的体验,为其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2.3 拓展实践活动,强化文化渗透和延伸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要想体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传统文化有效渗透,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设计和拓展方面有效加强。要把实践活动作为文化渗透的主阵地,在课后实践和延伸方面不断优化,以此体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并且在实践中使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传统节日主题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设计家庭节日实践任务,让学生帮助家人准备年夜饭,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古代传统文化中饺子和鱼的吉祥寓意。同时,学习写春联,了解毛笔书法以及对联的相关知识,并制作灯笼,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流程。通过节日日记的形式,有效记录自身的参与过程和感受。通过这种家庭参与式的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核心内涵。从根本上规避文化学习过程中脱离实际的情况。

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之中,如书法社、古诗文朗诵社等。在传统故事创编设置中,可以让学生将教材知识中的文言文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古代礼仪,并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通过社团活动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显著增强,在文化传承和能力提升方面实现双赢。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科育人的效能和价值,同时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发展。具体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效整合和丰富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深度解读,充分融合创新教育方法,拓展实践活动,从而确保传统文化可以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其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王维丽 .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2(18):45-47.

[2] 张文伟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路径探析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1(3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