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音乐课堂导入方式创新实践

作者

陈凤琴

钟祥市龙山实验学校

本文聚焦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探索创新导入方式的实践路径。通过文献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情境体验、游戏互动、多媒体融合等导入策略,并在小学 3-5 年级开展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导入能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音乐学习兴趣,为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实践参考。

一、情境体验式导入——构建沉浸式音乐感知场景

情境体验式导入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创设生动形象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情境,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感知”的转变,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具象情境能唤起他们的感官体验,符合他们的认知特性和兴趣诉求,为后续音乐学习打通情感与认知的双重路径。[1]

选取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多么幸福》中《摇啊摇》的教学做例子,导入紧扣“温馨家庭摇篮”主题开展,教师事先用浅粉色纱幔、毛绒玩具、小摇篮布置好教室,播放轻柔的海浪声或微风声效,手握自制“小摇篮”化身为“妈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夜晚妈妈会轻晃小摇篮安抚我们,现在一起步入温暖的摇篮时刻,倾听这段音乐藏着的温柔旋律,”随后播放歌曲片段,指导学生模仿被摇晃时的动作,借助情境互动开启新课学习。

情境体验式导入依托构建和教学内容高度适配的场景,把抽象的音乐元素变成可直接感受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人音版教材教学过程中,该策略能高效融入教材里的歌曲情境,助力学生迅速建立音乐感知,为精准把握作品内涵夯实基础。

二、游戏互动式导入——打造趣味化音乐参与氛围

游戏互动式导入依托儿童心理学“玩中学”理念,将音乐知识与游戏规则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互动里习得新知识,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长有限,游戏化导入能通过设计竞争与合作类活动,增强他们参与的主动性,符合他们爱玩的属性,还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要素,实现兴趣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双重成效。[2]

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甜梦》中《愉快的梦》教学做例子,导入环节能设计“梦境寻宝”音乐游戏,教师制作了包含歌曲里“星星”“月亮”“小床”“梦境”等元素的卡片,隐匿在教室角落,与此同时播放《愉快的梦》伴奏,学生们分组依照音乐节奏去寻找卡片,找到之后得按照卡片内容模仿相应动作,如星星眨眼、月亮微笑。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提问:“大家觉得模仿星星眨眼的节奏和音乐的契合度如何?咱们跟着音乐一起试试”,顺势开启歌曲学习。

游戏互动式导入可将枯燥的音乐导入转化为饶有趣味的活动,充分贴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人音版教材教学期间,此策略可以根据教材多样的歌曲主题创设游戏,让学生于玩乐间领会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元素,极大增强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三、多媒体融合式导入——拓展立体化音乐认知维度

多媒体融合式导入借助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结合,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材料,冲破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向学生展示全面的音乐信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小学生的智能发展体现出多元化特性,多媒体资源能同时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探索热忱。[3]

以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美丽乡村》中《苹果丰收》的教学作为实例,导入时可采用多媒体组合的形式,首先播放展示乡村果园实景的视频,呈现出红苹果挂满枝头以及农民采摘时的热闹氛围,配上节奏明快的民间乐器背景音乐,使学生直接体会到丰收的喜悦;接着呈现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动画,呈现乡村四季轮换;最终截取歌曲中节奏鲜明的旋律片段,同时播放丰收景象视频,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索音乐节奏与采摘动作、丰收场景的联系,促使学生在视听结合里深入探究歌曲背景。

多媒体融合式导入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形象呈现人音版教材所涉及的地域文化、生活场景等方面内容,此策略既让导入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又扩大了学生音乐认知的领域,激发学生基于兴趣主动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助力音乐教学高效开展。

四、结语

本文围绕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探寻了情境体验、游戏互动、多媒体融合三种基于兴趣的课堂导入策略,此类与学生认知及教材内容相契合的创新导入,可有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能,未来要持续改进导入设计,促进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升与效率提高,达成以兴趣为驱动、以素养为指向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凯军 . 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实践与探索 [J]. 电脑校园 ,2021(11):6459-6460.

[2] 徐占山 . 小学音乐课堂中导入环节的实践探究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1(9):519.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9.518.

[3] 胡剑锋. 以趣导学——谈小学音乐教学中" 趣味性" 的彰显[J].师道·教研 ,202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