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在中学历史中的运用
白芳芳
神木市第五中学719300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图片、图表、实物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深化历史认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历史图片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活力,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历史图片的运用存在图片选择缺乏针对性、运用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历史图片的运用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依托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高效学习、持续学习的驱动力,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依托历史图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还原历史场景,使学生在沉浸式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以“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特点,以及甲骨文的地位与价值,教师可以将反映农业、天文、天气、战争、历法、医药、祭祀等内容的甲骨文图片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语文学科知识探究甲骨文图片中相关文字反映的内容。同样,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工艺水平与应用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用于不同用途的青铜器图片,如司母戊鼎、青铜戈、壶、盉、铜灯、铜镜等,以及当时青铜器的铸造流程图片,并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相关器皿的用途。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美术知识,赏析具有典型代表的青铜器图片,如司母戊鼎,以使其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青铜器工艺水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而且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借助图片解析重点,深化学生历史认知
历史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其中的文字部分进行讲解,很难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其中的历史信息。而历史图片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具象化、条理化,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重点与难点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历史认知。
以“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难点是深入分析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为此,在学习雕版印刷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朝时期的印刷作品,以及能够反映雕版印刷术传播路线的地图,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对促进我国和世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学习医药学、文学、艺术等内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时期的著名作品图片,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比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代表作,阎立本的《步辇图》等。当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基本了解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结合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开放等政策,深入分析当时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结合图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历史图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信息进行分析、考证与探究,这对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效果。
以“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阐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繁荣的海外贸易、密切的中外交往等内容。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的海路交通示意图、元朝的交通路线图、汪大渊的航行路线图、宋元时期的科技展示图、丝绸之路示意图、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丝绸画《刺桐古港》等图片。同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总结当时的交通、贸易、中外交往的特点。当学生通过交流与分享确定自身的观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与相关史料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能够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对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重视历史图片的运用价值,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认真筛选与整合有效的历史图片,以确保图片的真实性与针对性。同时,还应结合历史素养培养教学目标,探索多样化的图片运用方式,以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运用效果。未来,还应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拓展历史图片的运用空间,以此为学生创设趣味、高效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志远 . 如何运用历史图片辅助初中历史教学 [J]. 家长 ,2024(34).
[2] 苏严顺 . 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 [J]. 学周刊 ,2023(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