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道德意识的方法与实践

作者

陶其慧

太和县莲蒲路幼儿园

引言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前教育管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管理主要侧重纪律的维护和秩序的保障,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意识的核心价值。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个体的道德品行、人格的完善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当前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将道德意识置于管理的核心位置,通过创新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为幼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培养出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未来一代。

1 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道德意识的意义

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绘制,因此需要从小接受积极、正向的引导。大部分幼儿无法辨别外界事物,同时具有较强的好奇及模仿心理,这是他们感知世界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开展道德意识,能实现对幼儿的积极引导,对幼儿将来更好地发展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教师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保证幼儿可以接受良好的熏陶,提升幼儿为人处世及交际能力。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在道德意识活动中,幼儿能得到全方位的教育与指导,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2 学前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活动是幼儿道德品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 在这一时期 ,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 ,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 但也十分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将延续至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当前 , 多数学前教育通过主题教育、日常生活指导、节日庆祝等形式开展道德活动, 但整体效果往往不达预期, 其原因在于:部分道德活动流于形式, 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 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教师对道德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家园合作不充分 , 家庭教育与园所教育脱节。此外 , 评价体系单一 , 难以全面反映幼儿的道德发展状况 , 也较容易影响后续道德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基于当前现状, 我们在创新道德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 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道德意识的方法与实践

3.1 语言领域:绘本阅读,强化道德修养

在幼儿教育中,语言领域的教育不仅是传授幼儿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路径,更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可将德育与语言领域课程融合,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故事讲解、话题讨论等形式,提升幼儿的道德修养。绘本阅读是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其通过富有趣味的绘本,让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各种道德观念,如诚实、尊重、友善等,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请不要打岔》绘本阅读为例,该绘本以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意识到“打岔、插嘴”是不礼貌、令人讨厌的行为,并通过故事教会幼儿“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倾听与等待。在本次领域课程教学中,结合绘本内容,教师可设计以下德育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打岔”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体会讲话时被别人打断的不适感,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的重要性,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在阅读绘本前,教师可询问幼儿“打岔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认真地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被别人打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初步引出本课的学习主题。随后,教师可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并让其分析故事中主人公路易斯情感、表情上的变化,让幼儿意识到“打岔”是不礼貌的行为。在绘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可结合故事内容询问幼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不打岔?当我们特别想做一些事、说一些话的时候,怎么做才是大家喜欢的方式?”,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感想积极发言,让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德育目标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教师通过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打岔是不礼貌行为”,在讨论中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品质、按次序轮流讲话的良好习惯,使幼儿的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2 构建相关主题活动

根据幼儿认知规律分析,其对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进行知识讲解或者枯燥的引导并不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前教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幼儿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目前幼儿的认知规律及兴趣出发,构建主题活动,保证幼小衔接教育阶段的德育质量显著提升。例如:在开展“道德在心中”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道德小故事、图片或者视频,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灵活运用,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随后,为幼儿播放相关视频,充分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在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下,使幼儿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产生不同的学习感受。教师还可以利用绘本组织开展阅读活动,选择涉及德育的素材,让幼儿在生动且形象的人物描述及曲折的故事情节下,提升对德育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保证整个课堂的参与度,同时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小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幼儿也能在轻松愉悦的绘本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对幼儿性格及思想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会怎么做。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使整个德育质量显著提升,在进入小学阶段后,跟上德育的节奏。

结语

总之,培养儿童的道德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实践,我们相信每一位儿童都能够成长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能够携手合作,为儿童道德意识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琴月 . 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体系构建和实施[J]. 早期教育,2021(44):33-35.

[2] 王 薇.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J].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10):63.

[3] 张晓锋 . 德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 文理导航(下旬),2021(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