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晓丹
肇东市第一中学校
一、引言
(-) 研究背景
新课标明确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列为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要求课程需“立足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关注个性化发展需求”。国家课程虽提供统一教学框架,但不同地区、学校的学情有较大差异,如县域高中学生侧重高考能力提升,城市国际化高中学生关注海外升学准备,这就凸显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对13 所高中的调查显示(见表 1,表 2),仅 31.2% 的英语校本课程实现核心素养全覆盖, 26.7% 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职业需求关联, 58.3% 的课程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实效性亟待提升。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支撑,构建高中英语特色校本课模型,丰富课程理论体系,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视角。
2. 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问题对策,为高中提供可操作的课程开发流程与实施策略,助力解决课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
3.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校本课程、英语核心素养相关研究,明确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选取绥棱林业局中学(县域)、深圳外国语学校(城市)2 所代表性高中,分析其课程设计与实施经验。
(3)问卷调查法:设计《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现状问卷》,面向 13 所高中的52 名教师、1300 名学生开展调查。
二、高中英语特色校本课程发展现状与问题
(-) 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导向薄弱,定位模糊
58.3% 的课程将提升应试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仅 31.2% 的课程同时涵盖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目标(见表 1)。部分学校课程目标与国家课程重复,如某县城高中的《高考英语阅读突破》课程,未体现补充与特色价值;而绥棱林业局中学的《家乡文化英语表达》课程,明确以提升语言能力和传承本土文化为目标,与国家课程形成有效互补。
表 2

(二) 课程内容:特色性与实用性不足
1. 内容同质化严重
课程聚焦语法强化、阅读训练等应试内容,忽视语言的工具性与文化性。如某高中的《英语语法拓展》课程,围绕高考语法考点展开,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于实践类课程。
2. 本土与国际资源整合不足
课程融入本土文化较少,多数课程侧重西方文化,导致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能力薄弱;由于引入国际资源(如国际议题)较少,难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国际化发展需求。
(三) 课程实施:形式单一,学生主体性缺失
1. 教学方法传统
课程仍以师讲生记为主,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应用率低。某高中的《职场英语》课程,虽设计面试模拟环节,但因缺乏专业指导,最终沦为对话背诵,实践效果不佳。
2. 分层实施缺失
学校采用统一班级授课,未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层教学。基础薄弱生认为课程难度过高,尖子生认为无法满足需求,适配性不足。
3. 课时保障不足
课程安排在课后服务或周末,平均每周1 课时,且常因考试、活动被占用。某学校的《英语戏剧创作》课程,一学期仅完成7 课时。
1. 评价方式单一
课程以期末测试或成果展示为主要评价方式,忽视对学习过程(如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的关注。
(四)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重结果轻过程
2. 评价主体单一
学生自评、互评率低,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效果。
三、高中英语特色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 案例一:绥棱林业局中学——本土文化赋能的校本课程
1. 课程设计
立足县域特色,以用英语传播家乡文化为核心,构建“本土文化 + 英语能力”体系,开发《绥棱黑陶英语解说》《东北民俗英语表达》2 个模块,模块包含3 个环节:文化认知、词汇积累、实践展示。
2. 课程效果
实施 1 年来,学生英语写作平均分提升 11.8 分,家乡文化英文作品获地市级奖项7 项,课程满意度达 88.5%0.0
(二) 案例二: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化导向的校本课程
1. 课程设计
以培养国际视野为目标,构建“学术英语 + 跨文化交际”体系,开设《学术英语写作》《国际议题辩论》等课程。
2. 课程效果
学生雅思平均分达 6.4 分(高于全国平均 0.7 分),课程经验被纳入地方课程指南。
(三) 案例启示
1. 目标定位立足校情:县域学校侧重本土资源,城市学校可聚焦国际化,避免“千校一面”;
2. 内容设计需关联需求:结合学生生活、未来发展,提升课程实用性与兴趣性;
3. 实施需强化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国际交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 目标精准化:锚定核心素养与校情
1.开展学情调研:通过问卷、访谈明确学生能力短板、兴趣点与发展需求,如针对留学学生开设《雅思备考》,针对游学学生开设《旅游英语》;
2. 细化核心素养目标:将文化意识细化为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和理解西方习俗差异。
(二) 内容特色化:整合多元资源
1.本土资源开发: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如西安中学开发《兵马俑英语解说》
2. 国际资源引入:选用原版教材拓展学生视野
3. 模块化组织:分为基础模块(必修,如听力训练)、拓展模块(选修,如戏剧创作)、特色模块(专属,如家乡文化)。
(三) 实施分层化:保障适配性与实效性
1. 分层分组:根据英语水平测试分为基础层(趣味化教学,如英文动画)、提高层(情境应用,如对话练习)、拔尖层(批判性思维,如辩论)
2. 创新教学方法:推广情境教学(如模拟机场值机)、项目式学习(如编写导游手册)
3. 保障课时与师资:将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周 2 课时;通过校内教研提升教师能力。
(四) 评价多元化:完善质量监控
1. 多元评价主体:构建“教师评价 + 学生自评 + 互评”体系;
2. 过程与结果结合: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作业,占 60% )、终结性评价(测试、成果展示,占 40% );
五、结论与展望
高中英语特色校本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目标模糊、内容同质、实施单一、评价不完善等问题。通过“目标精准化—内容特色化—实施分层化—评价多元化”的路径,结合校情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可有效提升课程质量。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案例范围,探索不同学校的课程建设差异,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梅德明 王蔷.(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蔷 . (2018). 《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4] 张华 . (2020).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周风燕.(2009).《英语学习策略》. 知识产权出版社
[6] 黄小燕.(2017).《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评》. 中小学外语教
[7] 文秋芳.(2016). 《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8] 梅德明.(2016).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课程发展:课程目标演进的价值取向》 . 英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