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建设实践研究
陈晨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价值观塑造与职业素养培育。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 才不 需具备扎实专业技能,更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 程思政则强调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二者同向建设能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然而, 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协同性差、融合度低等问题,影响育人效果。深入探究 者同向建设的实践路径,对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程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基础,为学生筑牢思想根基;课程思政则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职业操守等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二者协同发力,从不同维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旅游专业人才。
(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旅游行业服务属性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有助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思政课程的理论学习,学生深化对社会责任和职业价值的认知;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如旅游规划中的生态保护理念、导游业务中的文化自信教育等,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同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契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现存问题
(一)目标协同性不足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目标设定上缺乏协同性。思政课程侧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课程思政则主要围绕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二者目标各自独立,未形成有机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难以相互呼应,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出现 “两张皮” 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同向建设的育人优势。
(二)内容融合度欠缺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内容上融合程度较低。思政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与旅游管理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融入方式生硬,存在 “贴标签”现象。二者内容未能实现有机整合,使得学生无法在专业学习中自然接受思政教育,影响同向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
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单一。思政课程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课程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同样采用简单灌输的方式,未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也不利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的有效推进。
三、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的实践策略(一)统一目标架构,强化协同导向
构建统一的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体系,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思政课程目标突出职业价值观引导,专业课程目标融入思政教育要求。通过明确各课程在同向建设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形成相互衔接、协同互补的目标架构,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二)融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深入挖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入旅游行业典型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感;在专业课程中,系统梳理各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如旅游文化课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景区管理课程中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将这些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开发思政与专业融合的特色课程或模块,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统一。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育人实效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度;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时,借助项目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手段,使思政教育更 动直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学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和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的能力。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 行业发展动态和专 4 学特点;为专业教师提供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培训,提高其挖掘思政元素和融入教学的能力。建立教师交流合作机制,组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形成同向建设的师资合力。
(五)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评估成效
构建多元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估建设成效。制定涵盖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馈等维度的评价指标,细化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果的评价标准。引入学生自评、 行业企业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同向建设实践,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六)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育人平台
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建设搭建实践平台。与旅游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职业规范、企业文化等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计划。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通过企业导师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利用企业实践场所开展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接受思政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
旅游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存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统一目标架构、融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评价体系和深化校企合作等实践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二者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李宁. 绿色学校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27 (01): 56-58+65.
[2]王萍.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4, 22 (04): 86-89.
[3]秦美玉, 宋雪茜.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价值挖掘与实施——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实践学, 2024, (17): 149-152.
“中职院校网格化学生管理模式研究-一以徐州机电工程学校为例”编号为GH14-21-L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