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生活中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趣味呈现
冯婷
新源县第三小学 8358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关键学科,其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至关重要。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然而,传统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常以较为枯燥的方式呈现,学生理解与掌握存在一定困难。基于此,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在生活中以趣味形式展现,对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概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涵盖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这些素养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发展。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数据分析素养尤为关键,它要求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依据数据做出合理决策。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内容随年级逐步深入。低年级主要涉及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如通过调查班级同学喜欢的颜色来初步认识统计过程;中年级开始学习数据的表示方法,如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并能根据图表进行简单分析;高年级则进一步深入到复杂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概率初步知识,如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了解可能性大小等。教材内容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统计与概率观念。
二、核心素养下生活中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趣味呈现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关注当下热点,如奥运会奖牌分布、城市空气质量等,将这些热点话题中的统计与概率素材引入课堂。以奥运会为例,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国家金牌、银牌、铜牌数量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各国奖牌占比情况,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引导他们运用统计知识解读数据,培养数据分析素养。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教学,如记录一周内每天的天气情况,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分析天气变化规律。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在实践中理解统计过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二)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设计概率游戏,如掷骰子、摸球游戏等。在摸球游戏中,准备一个不透明盒子,放入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猜测摸出某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概率概念,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时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组织统计竞赛游戏,如让学生分组统计一定时间内经过学校门口的不同类型车辆数量,比一比哪组统计得又快又准,并引导学生将统计结果制作成统计图。这种游戏形式既锻炼学生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
借助动画软件制作生动有趣的统计与概率动画。例如,以动画形式展示统计一个班级同学身高数据的全过程,从测量身高、记录数据到绘制条形统计图,形象地呈现每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统计流程。对于概率知识,通过动画模拟抛硬币实验,多次重复展示结果,让学生直观感受概率的稳定性,突破抽象概念理解的难点。集生活中丰富的统计与概率视频案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如何运用统计方法预测产品销量、天气预报中概率的应用等。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统计与概率在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动力。
(四)组织实践探究项目
开展校园主题实践项目,如“校园植物种类统计”。让学生分组对校园内植物进行调查,记录植物名称、数量等信息,运用统计方法制作植物种类分布统计图。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知识与技能,还增强对校园环境的了解与保护意识,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布置家庭实践任务,如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统计家庭每月各项支出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并分析家庭消费结构。这一过程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同时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家庭生活,体会数学在生活理财中的作用,提升数学应用素养。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抽奖活动为情境导入新课。在讲台上放置一个抽奖箱,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奖券,告知学生奖品设置。学生看到抽奖箱后,立刻表现出浓厚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抽到哪种颜色奖券的可能性大?哪种可能性小?”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可能性大小。
(二)游戏体验
组织学生进行抽奖游戏,每个学生都有一次抽奖机会。在抽奖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颜色奖券被抽到的情况,直观感受可能性大小。抽奖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抽奖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颜色奖券抽到的次数多,有些颜色抽到的次数少?”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初步认识到奖券数量与抽到可能性大小之间的关系。(三)多媒体辅助
教师利用动画软件展示抛硬币实验的模拟过程,设置不同的实验次数,如 10 次、50 次、100 次,让学生观察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变化情况。动画生动直观地呈现出随着实验次数增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逐渐接近 0.5,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稳定性,突破对抽象概率概念的理解难点。
(四)实践应用
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可能性大小的例子,并与小组同学分享。学生积极思考,列举出如买彩票中奖可能性小、天气预报降水概率等实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进一步巩固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时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核心素养下采用趣味呈现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在生活中以趣味形式呈现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趣味游戏、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组织实践探究项目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与概率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学生特点与生活实际,优化趣味呈现方式,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数学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数学教育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海英 , 喻平 . 弗赖登塔尔 " 再创造 " 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2,(9).
[2] 董瑶瑶 , 刘坚 . 小学数学教师的统计推理信念研究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4).
[3] 林毅云 . 基于现实情境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J]. 第二课堂(D).2022,(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