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梁恩玮

辽宁省绥中县明水满族乡初级中学 125215

一、引言

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地理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强调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实施策略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意义重大。接下来从四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入丰富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气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四季的气候变化,运用对比分析与数据支撑的方式深化教学效果。以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例,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温普遍在 30% 以上,降水量占全年的 60%-70% ,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不仅促使人们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更催生出游泳馆日均客流量增长 3-5 倍的消费现象,城市周边的水上乐园也会迎来经营旺季。而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温骤降至 0C 以下,空气湿度不足 40% ,居民家庭的取暖设备能耗较平日增加 2-3 倍,羽绒服、暖手宝等防寒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50% 。通过引入气象数据与经济生活关联案例,学生能更深入理解气候形成机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系统性影响。

又如在介绍地图知识时,可构建" 问题链 + 实践任务" 教学模式。以学生日常使用的手机地图导航为例,先抛出问题:" 为什么导航显示2 公里的路程实际步行时间差异较大?"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与实地距离的换算关系;再通过 " 设计校园寻宝路线图 " 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标注教学楼、操场等关键位置,掌握图例符号的规范使用。同时引入历史对比,展示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在方向判定上的异同——纸质地图依赖指向标与经纬网,电子地图则通过 GPS 定位实时更新方向。通过多维度对比与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三要素的实际应用价值,既培养了地理实践力,又有效提升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这种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能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为后续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等进阶知识学习筑牢认知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知识理解

教师应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教授地形地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一次野外探险的生活情境。

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了一段沉浸式探险视频,镜头掠过层峦叠嶂的山脉,展示山间蜿蜒的溪流与陡峭的悬崖,引发学生对山区地形探索的兴趣。随后抛出问题:“假设我们要去这座陌生的山区探险,需要提前了解哪些地形状况才能确保安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接着,教师详细展示山区的等高线地图,并结合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将平面地图立体化呈现。在讲解过程中,用不同颜色标注山谷、山脊、山峰等地形:绿色表示山谷,蓝色标记可能存在溪流的位置;黄色突出山脊,说明其相对平坦适合行走;红色标注陡峭山峰,提醒探险风险。

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绘制简易等高线图,标注关键地形点。同时引入真实案例,讲述某探险队因不了解地形在山谷遭遇山洪的故事,强化学生对地形认知重要性的理解。在学生讨论和分析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学会从空间 - 区域的视角,运用地理工具分析问题,理解山谷、山脊、山峰等地形地貌的特征和区别。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地理考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被分布、土壤类型以及建筑物的布局等。例如,学生分组对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植被进行调查,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生长状况,分析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如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观察、测量和记录等方法,同时还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效提升地理实践力。

(四)布置生活作业,强化知识应用

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在学习完水资源相关知识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用水情况,包括用水量、用水来源以及节水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学生通过记录每天的用水量,分析家庭用水的高峰和低谷时段,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如缩短洗澡时间、用洗菜水浇花等。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水资源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加深了对水资源现状和保护重要性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和布置生活作业等策略,让地理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活化教学策略,让地理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晓丽。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 教育论坛,2024 (3):35-39.

[2]陈宇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J].课程研究,2024(5):42-46.

[3] 苏雅琴。初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J]. 教学实践,2024(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