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作者

杨淑玲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 453400

引言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重要任务。情境教学通过构建真实或拟真的语言运用场景,使写作学习回归生活本质与实践导向,为落实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等综合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的优势

核心素养导向的写作情境教学具有显著的育人价值。它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使写作成为连接生活、表达自我与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沉浸式情境,学习《苏州园林》后开展园林文化推介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促进其思维品质发展与文化认同感形成,实现知识掌握与素养培养的有机统一,最终达成写作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深度融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设计缺乏真实性与深度

当前写作情境教学存在明显的设计浅表化问题。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的写作任务缺乏深度开发,创设的情境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时,教师仅简单要求学生模仿新闻格式,却未提供真实的新闻事件背景和采访实践机会,导致学生难以产生真正的写作动机。这类情境设计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和情感投入的真实任务驱动,使学生写作内容流于空泛,难以实现通过写作培养思维品质与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评价侧重成果忽视过程

现有评价体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教师往往以最终成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情感体验与合作交流等素养表现。以部编版九年级议论文写作为例,评价多聚焦于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的完备性,而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文化理解深度以及修改完善的过程性努力缺乏有效关注。这种片面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也无法充分发挥评价对写作教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真实多元的写作情境

教师应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与情感需求,设计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写作情境。结合校园活动设计演讲稿写作情境,依托社会热点设计评论写作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体验情境等。在教学《济南的冬天》后创设故乡的四季主题写作情境,要求学生模仿老舍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故乡最具特色的季节景观。引导学生分析原文如何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展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组织学生观察家乡的季节特征,收集代表性景物素材。教师可提供多媒体素材库,包含不同季节的风景图片、短视频等辅助观察。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写景散文,既要体现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模仿运用,又要融入个人独特的观察体验。通过班级文集编纂、优秀作品朗读会等形式,让写作成果得到真实展示和交流。这样的情境既紧扣教材内容,又联结学生生活实际,使写作训练具有明确的实践意义。

(二)构建深度体验的教学流程

写作情境教学应遵循体验—感知—思考—表达的教学逻辑,教师可通过背景铺垫、角色扮演、现场观察、多媒体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沉浸于情境之中,形成丰富的感官与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素材梳理等环节推动学生进行信息加工与思维整合,最终完成书面表达。在教学新闻写作时组织校园新闻记者在行动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学习新闻文体特点,分析经典新闻作品的写作要领。随后将学生分组成立新闻小组,分别承担校园热点事件的采访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真实活动。各小组需要制定采访计划,实地采访师生,收集第一手资料,拍摄新闻图片。在写作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素材,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撰写新闻稿,并配发简短评论。最终成果在班级新闻墙、校园广播站或微信公众号等真实平台发布。通过完整的新闻采编流程体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新闻写作规范,更培养了观察生活、沟通交流、信息处理等综合能力。

(三)搭建渐进式写作能力训练框架

情境教学需避免重情境轻训练的误区,应设计系统化的能力进阶路径。初级阶段可设计模仿性与再现性情境,如景物描写、事件叙述等,侧重语言准确性与结构完整性;中级阶段可设计理解性与应用性情境,如文本赏析、现象分析等,强调逻辑思维与情感表达;高级阶段可设计批判性与创造性情境,如社会评论、文学创作等,注重创新思维与个性化表达。在不同层次的情境中,应有机融入语言知识、修辞手法与文体要求,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提升综合写作素养。通过设置不同复杂度层次的写作任务,使学生在螺旋上升的情境挑战中稳步提升语言组织、思维建构和创意表达能力,实现写作素养的持续发展。

(四)建立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上除语言表达与文本结构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境融入度、思维深度、文化理解与审美表现;评价方式上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策略,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评价过程中通过写作档案袋、过程性记录表等工具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在教学议论文写作时设计多维评价量表,包含论点明确性、论据充分性、逻辑严密性等基础指标,同时增设思维深度、现实意义、创新观点等素养指标。实施过程中采用三轮评价:首先学生自评,对照量表反思初稿的优缺点;随后小组互评,重点关注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最后教师点评,着重指出思维品质和文化内涵方面的表现。建立写作成长档案袋,收录从选题提纲到修改成文的全部过程性材料,定期组织学生回顾写作轨迹,总结进步与不足。这种评价方式既关注写作结果,更重视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创新,更是教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深刻转型。它强调写作与生活、思维与表达、语言与文化的统一,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情境教学与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等模式的融合,不断丰富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艳菊 . 核心素养视域关照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刍议 [J].作家天地 ,2024,(15):44-46.

[2] 姚诗莹.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分析[J]. 试题与研究 ,2024,(10):138-140.

[3] 李念庆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究 [J].教师 ,2024,(08):12-14.

[4] 刘艳 .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实践 [J]. 读写算 ,2024, (05):51-53.

[5] 罗金敏 .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思考 [J]. 学周刊 ,2023,(14):106-108.

本文系新乡市 2025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情境化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25-JKGHYB-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