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陈依滢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第三幼儿园 638400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具体内容来看,幼小衔接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而是需要从幼儿综合发展的角度开展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以及教育重心、定位不准确等因素,有效衔接工作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出现幼儿升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老师、同学的情况。对此,教师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积极调整教学规划提升有效衔接工作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学习生活习惯
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最好不要把某项能力单独分离出来,比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情绪稳定性或者安全意识等等,而是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幼儿发展需要的内容整合成一个项目,通过任务和问题引导幼儿体验学习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将幼小衔接工作整合到一起,更精准、更具体地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幼儿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环境,便于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开学第一天,小兔子迟到了”的游戏活动,将多项内容整合到一起带领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首先,教师需要播放一段与游戏主题相关的视频并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小兔子,在迟到后应该怎么办?”然后,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回答再次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想要尽快赶到学校,自己要做好哪些准备?”最后,教师还要强调安全问题,引导幼儿注意交通规则,让幼儿明白“安全第一”的道理。结合实际效果来看,通过情境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主动认错和道歉的良好习惯,并且能够说明自己迟到的原因。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幼儿自己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能力,让幼儿可以自主完成整理书包、整理仪容仪表等任务。
二、做好幼小衔接协同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双方共同参与,根据笔者与当地小学教师的沟通发现,绝大多数小学教师更希望幼儿园尽快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并且他们的配合意愿十分强烈。对此,幼儿园应当积极行动联络小学,在小学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开展有效衔接工作的具体路径。
对于幼儿园来说,落实有效衔接前需要与当地小学进行沟通,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① 寻找合适时间、合适机会与小学教师座谈,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后的表现以及教师对学生品质、素养、生活习惯的真实培养诉求,以此为基础制定更完善、更科学的幼小衔接教学内容。② 开展参观学习培训,组织幼儿教师以听课或者观看课堂教学视频的方式了解小学教学管理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教师不要过于注重基础文化知识的讲解,更不应照搬照抄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以幼儿学习发展规律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内容。 ③ 对于大班幼儿,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带领幼儿到小学附近或者小学内进行参观,让幼儿切身体会幼儿园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幼儿步入小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参与,并且双方都需要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纽带”作用,将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双方的需求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导家长根据幼儿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因素开展家庭教育,同时结合家长的意见优化、完善有效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首先,教师要重视家长会以及家访等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机会,结合具体案例向家长分享科学的育儿观念,让家长意识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更不可以学习成绩为目标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而是要以综合素质为方向进行家庭教育,比如为幼儿提供参与家务的机会,或者通过家庭小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然后,教师还要向家长说明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为家长推荐具体的行动方案,比如,号召家长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并珍惜玩具,使幼儿能够在玩耍后及时将玩具规整地摆放到指定的位置,以此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的重要途径,更符合幼儿认知规律以及学习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以“健全协同机制、注重全面发展、尊重发展规律”为导向做好教育规划,切实抓好日常教学活动设计、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设计等工作,保障幼儿顺利、平滑、稳定、高质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林淑文. 科学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C]//第四届教育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5:1-5.
[2] 赵茜雅.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优化实践研究[C]//第四届教育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 2025:1-4.
[3] 杨永珍 .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C]// 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