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措施分析

作者

董美伸

210404199602102424

引言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车用汽柴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质量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车用汽柴油的质量不仅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还与大气污染防治密切相关,劣质油品会导致机动车排放超标,加剧雾霾等环境问题。

一、提高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意义

1.1 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

车用汽柴油的各项指标,如辛烷值、十六烷值、硫含量、闪点等,都与机动车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汽油的辛烷值不足会导致发动机爆震,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柴油的闪点过低则存在火灾爆炸的风险。准确的检测数据能够确保油品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为机动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2 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车用汽柴油中的硫、烯烃、芳烃等成分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准确检测这些成分的含量,能够评估油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检测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限制高污染油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1.3 维护油品市场秩序

准确的检测数据是打击假冒伪劣油品、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通过对市场上流通的车用汽柴油进行抽样检测,依据准确的检测结果,对不合格油品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商进行处罚,能够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促进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提升检测机构公信力

检测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提供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增强检测机构在行业内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为其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影响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2.1 人员操作因素

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养和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部分检测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掌握不够熟练,在样品处理、仪器操作、数据记录等环节容易出现错误。

2.2 设备仪器因素

检测设备仪器的性能和状态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的物质基础。部分检测机构的设备仪器老化、精度下降,未能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用于测定油品硫含量的 X 射线荧光光谱仪,若长期未进行校准,其检测结果可能出现较大偏差。

2.3 检测方法因素

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规范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不同的检测项目有对应的标准检测方法,若检测机构未采用标准方法或未严格按照标准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会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偏差。检测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不足,也会影响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如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前,未进行方法验证,无法确定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2.4 样品管理因素

样品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制备过程是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样品采集阶段,若采样方法不规范、采样工具清洁度不够或采样量不足,会导致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在运输过程中,若样品容器密封不严、受到高温或阳光直射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样品性质发生变化。

2.5 环境因素

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洁净度等条件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不同的检测项目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若环境条件超出规定范围,会影响检测仪器的性能和样品的性质。检测环境中的振动、电磁干扰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偏差。

三、提高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措施

3.1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内容包括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仪器使用维护、数据处理等方面,确保检测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对检测人员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或调离岗位。

3.2 强化设备仪器管理

建立设备仪器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型号、购置时间、校准记录、维护记录等信息,实行全过程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和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符合检测要求。校准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维护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排除故障隐患。

3.3 规范检测方法应用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规定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不得擅自采用非标准方法。在采用新的检测方法前,必须进行方法验证,验证内容包括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线性范围等,确保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及时更新检测方法,保证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建立检测方法档案,记录检测方法的来源、验证结果、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3.4 完善样品管理流程

制定规范的样品采集、运输、储存和制备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在样品采集阶段,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确保采样量充足、样品均匀;在运输过程中,使用密封良好的样品容器,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储存阶段,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控制好储存温度、湿度等条件,明确样品的储存期限,定期对样品进行检查;在制备阶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样品处理,确保样品符合检测要求。

3.5 优化检测环境条件

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的要求,对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洁净度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并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检测实验室进行合理布局,避免不同检测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如将产生粉尘、挥发性气体的检测区域与精密仪器检测区域分开。定期对检测环境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某检测机构为各检测实验室配备了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实验室的温湿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减少了环境因素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3.6 加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试验等,定期开展这些试验,评估检测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外部质量控制包括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建立检测数据审核制度,对检测数据进行三级审核,即检测人员自审、科室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终审,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某检测机构每月开展一次内部质量控制活动,通过持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保障油品质量、机动车运行安全、环境质量和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当前,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操作、设备仪器、检测方法、样品管理和环境条件等方面。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强化设备仪器管理、规范检测方法应用、完善样品管理流程、优化检测环境条件以及加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胡 晓 环 . 提 高 车 用 汽 柴 油 检 测 数 据 准 确 性 的 措 施 [J]. 价 值 工程 ,2024,43(30):46-49.

[2] 王金萍 . 提高车用汽柴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措施分析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2,42(0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