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教育背景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

作者

傅华清

福建龙岩市上杭县白砂新市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数学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讨了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的实践策略,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知识整合;教学评价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颁布,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标强调了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以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在此背景下,数学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以其整体性、连贯性和深度学习的特点,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有序的“知识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把握教材,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知识整合,让学生在“板块”式的学习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二、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是孤立、枯燥的存在,而是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相连。这种教学模式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让学习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且生动有趣。当学生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时,他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强大力量。这种亲身体验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实际价值的工具。如此一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也会得到显著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会依据实际问题或特定主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去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单纯地记住知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学生逐渐学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大单元教学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究和尝试的机会。学生在面对各种实际问题时,需要自己动手操作、积极思考,通过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此外,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发挥创新意识,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注重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以教材的各个单元为核心,教师深入探索每个单元所涵盖知识的内在意义及其拓展范围,旨在帮助学生搭建起一个全面且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详细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逐步发展的逻辑关系,能够引导学生系统地领悟数学概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实际应用。以“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会从分数的定义着手,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理解分数的起源、表达方式以及基本属性。我们会深入剖析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分数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会通过分数的四则运算,展示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分配食物、分割物品等情境,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分数知识的演变及其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对数学基本原理的认知。

(二)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致力于发掘并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基石,帮助学生构建一套既完整又流畅的知识架构。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图形的变换”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类比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手段,揭示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共通特征与规律。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类图形在变换过程中的异同点,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领悟图形变换的精髓。这种深入挖掘知识点间内在关联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图形变换概念的认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面对复杂的图形问题,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变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将知识点具体化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的教学策略中,我们尤为重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融合,借此消除抽象数学概念与学生理解能力间的隔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大单元为例,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诸如购物结算、公共交通费用计算、零食分配等,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还能让他们更透彻地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内涵。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并非一门枯燥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充满趣味且能解决真实问题的实用学科。同时,大单元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连续且相互关联的学习进程中,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结束语: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数学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连贯性和深度学习的特点,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注重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将知识点具体化等策略,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发展他们的分析、探究、创新等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贵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5):10-13.

[2]朱洪宝.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4,(34):81-83.

[3]刘红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贵州教育,2024,(1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