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院护理团队在骨科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

侯君茹

京东中美医院 河北廊坊 065000

一、引言

骨科手术患者常因创伤严重、手术复杂、术后恢复周期长等特点,面临较高的并发症风险与康复挑战。围术期管理作为连接手术与康复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与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护理团队作为围术期管理的核心执行者,通过整合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在保障手术安全、促进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护理团队在骨科围术期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一)患者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骨科手术患者常伴随失血、休克、感染等风险,护理团队通过精细化评估与动态监测,构建起患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术前,护理人员系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营养状况及基础疾病,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例如,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人员需重点关注其心血管功能与骨质疏松程度,协助医生优化麻醉方式与手术入路。术中,护理团队与麻醉师、手术医生紧密配合,通过维持体温、控制出血、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措施,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护理人员通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渗血、评估疼痛程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研究显示,规范的护理管理可使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压疮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体现了护理团队在患者安全保障中的核心价值。

(二)康复进程优化的“专业导航员”

骨科手术的最终目标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而康复进程的优化依赖于护理团队的专业指导与持续支持。术后早期,护理人员通过体位管理、疼痛控制与呼吸训练,为康复奠定基础。例如,在脊柱手术患者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脊柱扭曲;在关节置换患者中,通过冰敷、抬高患肢等措施减轻肿胀,为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条件。随着患者病情稳定,护理团队逐步引入主动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研究指出,科学的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肌肉力量恢复时间缩短,关节僵硬发生率降低,显著提升康复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还通过营养支持、睡眠管理、皮肤护理等综合措施,促进患者全身状态恢复,为康复训练提供生理保障。

(三)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的“温暖港湾”

骨科患者常因突发创伤、活动受限及对预后的担忧,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与康复进程。护理团队通过心理评估、情绪疏导与人文关怀,构建起患者心理支持的“温暖港湾”。术前,护理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与预期效果,消除其恐惧心理;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术中,护理人员通过陪伴、鼓励与肢体语言,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针对抑郁、失眠等问题,联合心理医生制定干预方案。例如,通过音乐疗法、放松训练或家庭支持系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复挑战。人文关怀的实践还体现在细节管理中,如为术后患者提供暖水袋保暖、准备易消化饮食、协助家属参与护理等,均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

(四)多学科协作的“桥梁纽带”

骨科围术期管理涉及外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护理团队作为多学科协作的“桥梁纽带”,通过信息共享与流程协调,确保患者获得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术前,护理人员组织多学科会诊,整合各专科意见,制定个体化围术期方案。例如,针对合并糖尿病的骨折患者,护理人员需协调内分泌科调整血糖控制方案,与营养科制定低糖饮食计划,确保手术安全。术中,护理团队作为“中枢协调者”,及时传递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协助医生调整麻醉深度与手术节奏。术后,护理人员通过定期查房、康复评估与多学科讨论,动态调整护理计划。例如,在关节置换患者中,护理人员需联合康复师制定渐进式训练方案,与营养师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促进伤口愈合与功能恢复。多学科协作的实践表明,护理团队的协调作用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再入院率,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五)医疗质量提升的“持续推动者”

护理团队通过标准化流程管理、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成为骨科围术期医疗质量提升的“持续推动者”。一方面,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规范与感染防控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例如,通过术前皮肤准备、术中层流手术室使用与术后伤口护理,将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护理团队通过疼痛管理、血栓预防与并发症监测,提升围术期管理精细化水平。研究显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应用可使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少,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此外,护理团队还通过参与临床路径制定、护理质量指标监控与不良事件分析,推动围术期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例如,通过建立压疮风险评估表、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等工具,提升护理行为的可复制性与可追溯性,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三、护理团队在骨科围术期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一)临床价值:降低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

护理团队的专业干预可显著降低骨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康复效果。例如,通过早期活动指导与抗凝治疗,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通过疼痛控制与营养支持,可促进伤口愈合与肌肉力量恢复;通过心理疏导与家庭支持,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规范的护理管理可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再入院率降低,体现了护理团队在提升临床疗效中的核心价值。

(二)经济价值: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护理团队通过优化康复流程、预防并发症与促进早期出院,为患者与医疗机构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通过多模式镇痛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患者对止痛药物的依赖,降低药物费用;通过预防压疮与感染,可避免额外治疗成本;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可提升床位周转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研究指出,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使患者住院费用降低,体现了护理团队在控制医疗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价值:增强患者信心,促进社会回归

骨科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面临社会角色转变与生活质量下降的挑战。护理团队通过心理支持、康复指导与社会资源链接,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促进社会回归。例如,通过职业康复训练与就业指导,可提升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能力;通过社区护理衔接与家庭支持系统,可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价值体现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社会负担的减轻,彰显了护理团队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贡献。

四、结论

医院护理团队在骨科患者围术期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患者安全的守护者、康复进程的导航员,也是心理支持的提供者、多学科协作的协调者与医疗质量的推动者。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护理团队在降低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控制医疗成本与促进社会回归等方面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未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普及与护理技术的创新,护理团队在骨科围术期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人文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依莲 . 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现代养生 ,2024,24(11):849-851.

[2] 李万娟 . 骨科围术期:不可忽视的关键阶段 [J]. 科学生活 ,2025,(0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