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骨科护理指南对医院护理质量的影响
侯君茹
京东中美医院 河北廊坊 065000
一、引言
在医疗领域,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进程。骨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涉及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预防等多个关键环节。骨科护理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与规范,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实施骨科护理指南对医院护理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深入研究这一影响有助于推动骨科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二、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骨科护理工作包含众多复杂且精细的操作环节,从患者入院时的全面评估,到手术前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再到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指导,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骨科护理指南为这些操作提供了详细且统一的标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在患者入院护理方面,指南明确要求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全面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过敏史等,同时详细了解患者受伤或患病的经过,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重点检查受伤部位的情况,并评估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这一系列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了护理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基本状况,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奠定基础。例如,在评估肢体血液循环时,通过检查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等指标,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血液循环障碍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在手术护理环节,骨科护理指南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都做出了细致规定。术前,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床上排便训练,同时做好皮肤准备,预防感染。术中,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协助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及时提供所需的器械和物品,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根据手术部位和方式为患者安置合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些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效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护理差错和并发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增强护理服务能力
骨科护理指南的实施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执行护理指南,医院通常会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使护理人员深入理解指南的内容和要求,掌握骨科护理的新知识、新技能。
在培训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学习到先进的骨科护理理念和技术,如如何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如何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等。以疼痛管理为例,骨科护理指南强调采用多种方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学会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工具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掌握了物理治疗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和药物治疗方法(如合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这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此外,骨科护理指南的实施还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会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将新的知识和理念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种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骨科护理团队,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四、保障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骨科患者由于受伤部位特殊、手术创伤大、康复周期长等因素,面临着诸多护理风险,如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肺部并发症等。骨科护理指南针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在预防术后感染方面,护理指南强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和伤口护理。护理人员会在手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流程处理手术器械和物品。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和泌尿系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液通畅,定期为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指南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对于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可以使用气压治疗、梯度压力袜等物理方法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治疗。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保障了患者的肢体安全。
在压疮预防方面,护理指南规定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 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在骨隆突处可使用减压垫或气垫床,减轻局部压力。护理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压疮的发生和发展。
五、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骨科护理指南的实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临床实践和患者需求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骨科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收集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医院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如果发现护理人员在疼痛评估方面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医院会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疼痛评估技能;如果发现患者在康复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不高,医院会优化功能锻炼指导方案,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患者对功能锻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这种持续改进的机制,骨科护理工作能够不断适应临床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骨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也会带动医院其他科室护理工作的改进,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例如,骨科在疼痛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科室,为其他科室的疼痛护理提供借鉴;骨科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有效措施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手术科室,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
六、结论
实施骨科护理指南对医院护理质量有着多方面积极影响。它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护理服务能力;保障了患者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了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骨科护理指南的实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不断优化骨科护理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继东 . 骨科手术伤口护理指南 [J]. 科学新生活 ,2024,27(12):24-25.
[2] 田 琨 , 李 蕊 , 詹 雪 , 等 . 骨 科 术 后 康 复 护 理 指 南 [J]. 健 康 必读 ,2024,(2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