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及对策
漆默晨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市 121000
摘要:本文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分析,认为该部分群体在超负荷工作、严格工作要求、缺少自我调节资源之下出现了忧虑、暴躁、郁闷等不良心理问题。对于思政辅导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针对具体原因给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工作教师队伍水平。
关键词: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问题探析及对策
前言: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辅导工作成为研究热点,而该项工作第一主体的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讨论该部分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建设高水平思政辅导员队伍、提升高校思政辅导工作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超负荷工作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地,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他们不仅需要上网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还要构思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除此之外,他们需要处理好师生和同事关系,为跨学科、大思政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因素综合影响,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压力加大,甚至长此以往导致职业疲倦,为更多心理问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工作标准较高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高校思政辅导员需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精细化学生管理能力及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三大核心能力。他们还需要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并拥有较强的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在校企双师教学模式下,他们还应持续跟踪专业对口行业的发展动态,精准掌握岗位技能要求,以支撑学生职业规划。另外,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标准还有动态变化,要求他们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这样严格的工作标准之下,部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
3.缺少心理调节资源
一直以来,高校、社会都在要求高校思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一定要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将优秀的一面、健康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去感染与影响学生[2]。不少人认为思政辅导员本身从事思想工作,应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但事实上,许多高校恰恰缺乏与之匹配的心理支持资源,例如针对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心理诊断、疏导服务等结构性缺失。
二、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1.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规划能力
部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源于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的形成常与工作规划不科学相关:因承担多重角色、事务繁杂(如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应急处置等),辅导员缺乏工作规划之下易陷入无序忙碌状态,导致工作压力持续累积,进而出现工作热情减退、情绪耗竭等具体心理问题。对该问题的应对措施如下:
第一,高校提供交流平台,鼓励思政辅导员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工作心得,使得经验不足的年轻思政辅导员获得集体智慧支持,能够有效规划工作,减少没有必要的焦虑情绪。该种交流平台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同事关系,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另外,该平台提供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所需要的各类素材,减少思政辅导员准备资料的时长,从而有效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二,多主体协同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使得思政辅导员的部分工作得到转移,将他们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调动更多精力做好工作规划。例如,
思政辅导员通过思政教育群组与其他教师动态交流,下达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并提供指导,避免因频繁线下会议造成的时间挤占。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便是以“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这一队形方案,将思政辅导员解放出来。
2.建立与工作标准匹配的激励机制
过高的职业标准加剧了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只有匹配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形成内部驱动力,从而有效缓解职业倦怠,化解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影响。不过,在拟定激励内容时,需要具有层次性,要使得思政辅导员能够看到自我发展以及晋升的空间。
例如,思政辅导员是否敢于解剖自己,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乐于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思想多元化的教育对象[3],这可以成为评价思政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指标,符合这一指标的,要结合具体工作场景和对象差异给予针对性激励。思政辅导员具有三大核心能力,且能够处理好同事、师生关系,可以不断创新教学,对此需要加大激励力度。总而言之,思政辅导员的各项有效工作均设有对应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最终使其面对复杂困难任务时仍保持持续的工作热情。
3.为高校思政辅导员匹配自我调节资源
第一,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诊断与疏导服务。高校面对思政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室,主要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负责业务。整个过程需要科学合理,高度保护思政辅导员的个人隐私。对于拥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则由专业教师来负责该类业务。
第二,提供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资源。高校为教师提供基于心理学原理设计的心理减压游戏,包括趣味互动游戏(如集体创意绘画)、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这些活动在团体辅导中实施,通过促进情绪宣泄与团队协作,有效拉近教师间、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减少思政工作中的沟通壁垒,从而纾解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压力。
总结: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原因较多,工作规划不足导致的职业倦怠、同事以及师生关系不融洽、工作压力大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原因。在应对上需要从根源入手,要以顶层设计促进同事、师生关系优化,又要让思政辅导员获得技术支持,从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做好工作规划。最为重要的是,高校有必要面对这部分教师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并且提供角色游戏等团活,以此创设心理压力宣泄口。
参考文献:
[1]王新欣.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1):237-238.
[2]郭曦.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1(16):166-167.
[3]原媛,柳杨.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J].教师博览(下旬刊),2022(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