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谢云强
370304199107185110
引言
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等特点,其电气工程系统涵盖供配电、照明、消防、安防、电梯等多个子系统,传统的人工控制与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对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的要求。智能化技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对电气设备的智能监测、自动调控与协同管理,实现电气工程系统的高效运行与精准控制。
一、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特点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1.1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特点
系统复杂性高,高层建筑包含多个功能区域,各区域对电气系统的需求差异较大,导致供配电、照明、消防等系统的设计与布局更为复杂,设备数量多、线路敷设密集。安全要求严格,由于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对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极高,需确保供配电稳定、消防系统可靠、安防措施到位,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停电等安全事故。能耗控制难度大,高层建筑的电梯、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总量大,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能耗需求波动明显,传统的粗放式管理难以实现精准节能,能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
1.2 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提升系统安全性,智能化技术可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预警异常情况,避免故障扩大;消防与安防系统的智能化联动能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缩短应急处理时间。优化能源消耗,通过智能调控技术实现对照明、空调等设备的按需运行,根据人流、光照、时段等因素自动调整能耗输出,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运维效率,智能化监控系统可远程实时查看设备运行数据,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与定位,减少人工巡检的工作量,提升运维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增强居住舒适度,智能化照明、智能家居等系统能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节运行模式,为住户提供个性化的环境控制服务,提升居住体验。
二、智能化技术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监控与保护,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与监控终端,实时采集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设备温度等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当系统出现过压、过流、短路、漏电等异常情况时,智能保护装置能快速动作,自动切断故障回路,避免事故蔓延。负荷预测与动态调整,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建筑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动态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台数、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容量,实现供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分布式能源管理,对于配备太阳能光伏、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的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可实现分布式能源与市电的协同运行,根据能源产出与用电需求自动切换供电模式,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2.2 照明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感应控制,在公共区域设置人体红外传感器、亮度传感器等器件,对楼道照明的自动开关、亮度调节等功能的智能化感应。集中化管理,区域化调控:基于楼宇中央系统控制各楼层、各区域的照明灯具进行集中调控,可依照需求设置各区域照明模式。个性化设置:基于私人区域照明可借助智能操控面板或者手机 APP,设置照明场景需求模式,用户可根据需求实现一键式选择切换,从而更加便利用户使用。
2.3 消防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火灾探测报警系统,通过智能烟感探测器、智能温感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等,采用多参数融合分析技术,提高火灾探测的准确性,降低误报率。探测到火情后,不仅可以报警声光显示,还可以通过消防控制室的显示终端显示精确到位置的火灾位置,并且自动拨打报警至消防队、物业相关人员。遇到火情,自动断电,关闭火灾区域内的非消防电源,自动开启排烟风机与正压送风机,打开相应的防火卷帘门、排烟口。智能化灭火系统,在重要区域设置智能化的消防喷淋器、气体灭火等灭火装置,根据火势大小调整灭区域及强度。
2.4 安防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人员管控,智慧化门禁和安防出入口控制,在出入口、单元门、电梯等处部署智慧化门禁,采用人脸识别、指纹、IC 卡等多种方式识别人员身份,并管控其进出。对出入人员的信息以及进出时间进行记录,对违规出入发出报警并联动录像。视频监控和智能视频分析,部署高清摄像头,在建筑物内外部署视频监控探头,构建对建筑物全方位的视频监控网络,视频影像直接传输至安防控制中心,借助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自动检测异常行为、初期火灾、可疑物品等,及时发出报警并提供给安保人员进行处理。
2.5 电梯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智能调度与群控,采用智能群控系统,根据人流量、楼层分布等因素优化电梯的运行策略。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通过在电梯的电机、导轨、限速器等关键部件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振动、温度、运行速度等参数,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评估设备的健康状态。当发现潜在故障时,系统提前发出预警,便于运维人员及时检修,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应急救援智能化,当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智能系统自动检测到异常并发出求救信号,同时通过电梯内的摄像头查看被困人员情况,通过对讲系统与被困人员沟通,安抚情绪。
三、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推进系统标准化与集成化
制定统一的智能化系统通信协议与数据接口标准,推动不同厂商的设备与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在项目设计阶段,采用一体化集成方案,将供配电、消防、安防等系统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联动控制。采用 BACnet、Modbus 等通用协议,确保各子系统能无缝对接,提升系统的协同性。
3.2 平衡成本与效益
在项目规划阶段,根据建筑的定位与需求合理选择智能化技术方案,避免盲目追求高端设备。优先采用成熟、性价比高的技术与产品,同时考虑长期运维成本,通过节能降耗、提升运维效率等方式实现成本回收。对公共区域的照明与空调系统优先进行智能化改造,短期内即可看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3.3 加强运维团队建设
定期组织运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对智能化系统的操作、调试与故障处理能力;与设备厂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运维机构,弥补内部技术短板,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4 强化安全防护措施
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传输与存储进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抵御黑客攻击;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检测与更新,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结论
智能化技术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解决系统复杂性高、安全要求严、能耗控制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其在供配电、照明、消防、安防、电梯等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显著提升了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安全性与节能性。
参考文献
[1] 赵玉 .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23):1-3.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23001.
[2] 肖睿君 .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及优化措施 [J]. 新城建科技 ,2024,33(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