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

作者

李闯

辽宁省凌源市职业教育中心

一、引言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制造业输送专业人才。然而,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效果不佳。创设生动、真实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够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基于实际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

1. 引入企业真实案例

深入企业调研,收集机械加工领域的实际生产案例,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例如,以企业加工某型号发动机缸体的案例为情境,详细介绍从毛坯选择、加工工艺制定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2. 模拟企业车间环境

在学校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车间的布局、设备配置和工作氛围。设置不同的加工区域,如车削加工区、铣削加工区、磨削加工区等,在每个区域张贴安全操作规程、生产标语等。学生在模拟车间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基于项目任务创设教学情境

1.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

根据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例如,设计“小型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加工”项目,要求学生从零件的设计图纸绘制、加工工艺规划到实际加工制作,独立或分组完成整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生不仅能系统地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逐步推进教学。在每个子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要求、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小型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加工”项目中,子任务可以包括零件设计、工艺文件编制、加工操作、质量检测等。学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逐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三)基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1. 运用动画演示加工过程

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对于车床的切削运动、刀具的切削过程、零件的成型过程等,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晰地展示各个环节的细节,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工原理和操作要点。动画演示还可以反复播放,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加深理解。

2.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

引入 VR/AR 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佩戴 VR 设备或使用 AR 应用程序,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机械加工的操作过程,如虚拟操作机床、观察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等。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多次模拟练习,降低实际操作的风险,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四)基于问题导向创设教学情境

1. 提出启发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切削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切削速度过快或过慢,会对零件表面粗糙度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2.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实训设备上进行不同切削速度的加工实验,观察并记录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效果

通过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堂中实施上述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不再觉得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枯燥乏味。例如,在引入 VR 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后,学生对机床操作的学习热情高涨,主动要求增加练习时间,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提升

基于实际工作场景、项目任务等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机械加工技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加工出的零件质量和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在相关技能考核中,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有了显著提升,表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

(三)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培养

模拟企业车间环境和项目任务协作等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等都得到了有效培养。例如,在小组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模拟车间环境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注重产品质量,为今后进入企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这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结论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于实际工作场景、项目任务、多媒体技术和问题导向等多种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结合行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持续优化教学情境,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学校也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情境创设实践,推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德迪.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创新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3):159.

[2] 应颖.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整合的研究——以《数控加工机械基础》为例[D].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