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关键点研究

作者

翟玉梅

得胜街道农事服务中心 124000

近年来,水稻在东北地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对推动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却时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使得水稻产量降低。因此,在水稻种植上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创新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一、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一)选择种子

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确保水稻的种植产量和质量,需要种植人员对水稻种植进行筛选,优先选择颗粒饱满、出芽率高的种子,将优质的种子保留下来,可以有效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可以直观看到,为了选择具有较高出芽率的种子,则需要进行试验测量,技术人员将不同品种的稻子进行排列试验,提供相同的培育环境条件,对比各个品种水稻的出芽情况,则可以优先选择出芽率较高的品种。

(二)育苗和播种环节

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提前进行育苗,在育苗环节有效应用技术,确保水稻苗可以快速生长,水稻苗生长需要有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水稻苗一直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种植技术人员在进行育苗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调节育苗的温度,可以采用大棚或地膜的方式为水稻苗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保持通风,有利于水稻苗快速生长,同时水稻生长可以获得足够的湿度和氧气。

水稻播种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气候,播种的气温控制在 7℃,地面温度达到 8~109C5cm 范围,播种期通常选择在 4 月初,在 4 月中旬要完成播种。在对水稻种子播种之后,在其上覆盖 0.5~1cm 的营养细土,保障种子快速出芽。

(三)轮耕种植技术应用

通常合理的轮耕体系是旋地—旋地—翻地。在进行旱地整平所要达到的效果是每一棵水稻都可以进行浇灌,稻池内地面高低差不能超过一寸。秋季则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选择大马力平整土地,将洼地部分填平,直到田地边沿整体,看起了平整即可。

(四)插秧技术应用

在插秧过程中,需要保障插秧过程的质量,合理应用插秧技术,苗秧要确保浅直匀整,插秧之后及时浇水。插秧过程中的“浅”指的是秧苗不会飘起来,且插秧的深度应该是在 1.5cm 范围内。“直”指的是苗正、行直,每一个穴窝要保持规整。“匀”指的是每一穴窝需要插的苗数基本一致,应该是3\~4 苗左右。“齐”则指的是秧苗始终保持整齐,避免出现高低不一致的情况。

插秧过程中,病苗或弱苗不能选择,隔夜的苗同样不能插,稻田中的水层过深或过浅都不适宜茶苗,田地不平整也不适合进行插苗。

(五)施肥过程技术应用

水稻种植施肥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施肥:一是化肥与有机肥结合使用,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二是进行水稻施肥过程中,不仅要在土壤中进行施肥,还需要在水稻叶面上进行施肥。三是将浅层施肥与深层施肥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养分全方位供给。水稻选择的肥料主要有有机肥、调节肥和穗肥等,给予水稻施肥需要结合天气状况和水稻苗的实际生长情况选择肥料。一般情况下,在 6 月 20 日左右施肥以调节肥为主,7 月 5 日\~8 日施肥则是穗肥,每一种肥料的施肥时间和用量需要严格把控好,可以确保水稻高产量和高质量。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思路

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对水稻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稻种植环节,需要有效进行对病虫害的治理,避免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水稻种植环节,需要有效采取

措施治理病虫害,做好防治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

水稻种植过程中,对于病虫害防治需要遵循科学化原则,结合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治药品。种植人员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优先选择物理方法,可以有效治理病虫害,同时不会对水稻造成负面影响。选择化学防治方法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治速度较快,可以快速清理病虫害,但是会对水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减少使用化学药品,选择无公害的防治方案,可以有效保障水稻产量,不会对水稻的生长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二)病虫害分析和防治方法

种植人员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水稻生长区域内的病虫害情况,对病虫害问题进行分析。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较高,常年气温较低,冬季气候寒冷,水稻作物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稻瘟病的危害较大,稻瘟病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还会导致水稻后续出现绝收的现象。种植人员在防治稻瘟病的过程中,需要将水稻的穗和叶进行分开治理,种植人员发现水稻田间已经有稻瘟病的病斑时,需要及时进行防治,选择具有可湿性的三环唑药粉剂进行喷洒,将其与水进行混合,喷洒到出现稻瘟病的病斑上。也可以选择硫磺唑药进行喷洒,该种药物具有较高的浓度,通过连续六天喷洒到稻瘟病的病斑上,可以有效达到对病虫害的防治。如果处于破口期,则需要重点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多次喷洒药物,增加次数,有效防治稻瘟病,避免对水稻的健康生长造成危害。

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除过有效防治稻瘟病之外,还需要做好对其它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东北地区水稻生长过程中,还会受到二化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影响,其中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且稻飞虱的防治存在较大难度。稻飞虱是一种体型比较小的害虫,会对水稻的生长造成较大危害。在对稻飞虱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掌握稻飞虱的迁飞性,通常稻飞虱在风雨天气中进行一次迁徙活动,这时可以实现最大化繁殖。需要种植人员利用稻飞虱的迁飞性,实现对稻飞虱的一次性消灭,可以避免对水稻造成较大危害。此外,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则需要种植人员选择有较强抗虫性的水稻,可以避免遭受病虫害的较大影响,在进行栽培过程中,合理应用栽培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同时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防治,适时选择 5%的氯虫苯甲酰胺 1000 倍,50%的幅戈 2000 倍与 50% 的吡蚜酮 2000 倍进行混合,对水稻进行喷洒,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三化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危害,保障水稻健康生长。

此外,种植人员在给水稻喷药过程中,通常加大药量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但是药量含量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造成浪费,对农作物也会产生较大副作用。因此,种植人员在进行喷药过程中,需要了解农药使用原则,选择先进的植保药械,配置最合适的施药方法。如果在阴雨天喷药,尽量不要选择喷雾法,很容易导致高湿性病虫害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种植需要选择科学的种植技术,合理分析病虫害对水稻造成的危害,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保障水稻良好的生长状态,切实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吕远新.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种子科技,2024,42(08):58-60.

[2]冯玮榕.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4,42(06):131-133.

[3]揭平路,罗淑敏.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03):23-25.

[4]廖世林,田秀丽.浅谈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收益[J].南方农机,2024,55(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