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作业练习,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谷丽娟
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 223400
摘要:作业是教学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作业并非是让学生大量做习题,而是通过适度的习题训练,使学生明确、清晰的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式如何应用的,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从知识的学习中有所感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作业设计,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升能力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步阶段,而且数学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做出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这样也更易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数学味”。
一、分层式作业,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倡导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抓住知识的本质。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不尽相同,坐在同一个教室、听着同一个老师的课,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所掌握的内容和所理解的程度也不一定相同。对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要明确清晰。正所谓对症下药,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欠缺的部分也不尽相同。
比如,有些同学刻板学习,掌握了知识却不懂变通,有些同学对概念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作业,比如,对于不懂变通的学生就应该多练习灵活性、思维性较强的题目,不理解概念的学生就应先熟悉概念,从基础题开始做起。作业不是越多越好,贵在精不在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一点,基础性的作业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做多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反而浪费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而难度较大的作业让学习较弱的学生来做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还可能让学生养成抄作业的坏习惯,应该让学生从基础题做起,一步一步加深理解,提高习题难度。
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数学作业贵在精不在多,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体会,这样的作业才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针对性,作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生活实际,避免学生做重复多余的训练,也不漏掉需要巩固练习的知识。【1】
例如,在“倍的认识”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倍”的数学概念,更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积极设定思政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结合“倍的认识”解析核心素养内涵,能看出其主要包含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倍”的概念;理解其数学意义,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使用除法计算确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释‘倍’的现象,构建数学模型;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如乘法和除法,以便进行“倍”的计算;借助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发现和理解“倍”的关系。在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后,根据核心素养内涵可以对思政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确定,如先设计基础性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使其能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倍’的概念,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其能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逻辑推理,解决与‘倍’相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鼓励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与‘倍’相关的现象,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巩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特别是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能,以提高其在解决‘倍’的问题时的准确性和效率”。这样教师设定科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强化思政教学引领作用,就能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高效训练。
再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我是这么引入的,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上面标出相邻的边长,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并思考如何求出它的面积,并在组内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是3×2=6(平方分米),我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来的。”这个答案明显是错误的,但是老师没有做出否定,而是让孩子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学生立马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等于两条邻边的积。”老师继续追问:“在拉动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短,但面积却越来越小,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同学们的观察和讨论,终于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三、生活化作业,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能主动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而且生活化的教学和作业设计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和数学学习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2】
例如,学生写作业时心里有没有一个问题,我用的方格本一共有多少个格子呢?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数一数。但是方格子长得一模一样,数着数着一不小心就会数漏或者数重,一遍一遍地数也太费事了吧。但是同学们学了数的乘法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难题了,想要知道一页多少个格子还不容易,先数好一横行多少个格子,在数好一竖行多少个格子,最后相乘,就知道一共多少个格子了。这就是方格本里的数学。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小学数学要摒弃“题海战术”,因为大量的练习会使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样也易使学生机械地形成思维定势,不懂得随机应变,并且严重抑制了小学生的创造性,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宗旨,达不到“做一道题目,会一类题目”的效果。
当数学题目中涉及到大小、多少和倍数问题时,小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此时尝试应用化归思想,把题中的条件转化为示意图,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同样也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给学生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不是随随便便什么都能作为作业的。教师应当好好挖掘学习内容,寻找适合学生各项发展的习题。教师要强调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后教师要重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查缺补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邵燕."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79-79.
【2】陈正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谈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97-98.
【3】黄清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探析”.华夏教师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