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小学科学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作者

盖欣丽

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中心小学

一、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与素养的启蒙课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课堂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工具。精妙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的语言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科学课堂语言艺术的特点

(一)准确性科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小学科学课堂语言必须准确无误。教师在讲解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步骤等内容时,要确保用词精准,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在介绍“昆虫”的概念时,必须准确指出昆虫具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等特征,不能模糊或错误表述,以免给学生传递错误的知识。

(二)趣味性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趣味性的语言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课堂语言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蜗牛的生活习性”时,说“蜗牛就像一个害羞的旅行家,总是背着自己的小房子,慢悠悠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这种生动的表述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三)启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课堂语言应具有启发性。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电路连接”实验教学中,教师问:“如果我们把电池的正负极反过来连接,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大家猜猜看,然后动手试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语言引导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科学知识。

(四)简洁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课堂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教师要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科学知识,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关键信息。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直接说“声音要通过空气、水、固体这些东西才能传播,没有它们,声音就传不出去”,简洁的表述使学生能迅速理解这一概念。

三、提升小学科学课堂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锤炼精准语言,确保科学性

1. 深入钻研科学知识

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科学教材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原理的内涵和外延。除了教材内容,还应关注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确保在课堂上能够准确无误地讲解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授“细胞”相关知识前,教师应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最新的细胞研究进展,以便在讲解时能够准确、深入地传授知识。

2. 规范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汇。对于科学术语,要按照科学规范进行表述,不能随意简化或篡改。同时,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避免出现语病。比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时,准确表述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规范的语言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

(二)融入趣味表达,增强吸引力

1. 运用修辞手法

合理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课堂语言生动形象。如在讲解“太阳系”时,将太阳比作“太阳系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它有序地运转”,通过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太阳系的结构。讲述“动物的伪装”时,说“竹节虫就像一位高明的伪装大师,巧妙地把自己伪装成竹节的样子,骗过了敌人的眼睛”,拟人化的描述增加了趣味性。

2. 穿插科学故事和生活实例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有趣的科学故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背后的艰辛与乐趣。在介绍“热胀冷缩”原理时,举例“夏天自行车轮胎气不能打得太足,否则容易爆胎”,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三)运用启发式提问,培养科学思维

1. 设计有深度的问题

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是非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提问,如因果关系、对比分析、拓展应用等。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一生”后,问“如果改变植物生长的光照时间,会对植物的开花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疑问吗?”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共同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追求简洁表达,突出重点

1. 精简语言内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出关键信息,避免在课堂上过多地重复和啰嗦。在讲解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核心观点和重要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滑轮的作用”时,简洁地概括为“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让学生快速抓住重点。

2. 优化句子结构

使用简单易懂的句子结构,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长句。将复杂的内容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句子,逐步讲解。例如,在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时,不要说“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像阳光、空气、水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可以改为“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系统”,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

四、结论

小学科学课堂的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其特点,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锤炼精准语言、融入趣味表达、运用启发式提问和追求简洁表达等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反思和改进,使课堂语言更加生动、准确、富有启发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趣味的科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刘默耕.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与发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