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寓练于趣
张霞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350100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校本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校本作业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校本作业创新实践的必要性
2.1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传统的“一刀切”式作业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而校本作业的创新实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2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书面练习为主,形式单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创新校本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相结合,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3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创新校本作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语文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思维创新、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因人而异,寓练于趣”的创新理念
3.1 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指校本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分层设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使作业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探究性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巩固性的作业,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2 寓练于趣
“寓练于趣”是指校本作业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游戏作业、实践作业、创意作业等,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语文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制作等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果。
四、初中语文校本作业创新实践的具体策略
4.1 作业设计分层化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层次。A 层学生为学优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B 层学生为中等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学习能力有待提高;C 层学生为学困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2)目标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作业目标。A 层学生的作业目标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综合运用能力;B 层学生的作业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逐步向 A 层学生靠拢;C 层学生的作业目标是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信心。
(3)内容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A 层学生的作业内容可以包括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探究性的写作任务、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等;B 层学生的作业内容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如词语积累、句子仿写、阅读理解等;C 层学生的作业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生字词书写、课文背诵、简单的问题回答等。
4.2 作业形式多样化
(1)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是传统的作业形式,但可以通过创新题型和内容来增加趣味性。例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阅读理解题、创意写作题、语文综合实践题等,让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口头作业:口头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安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故事讲述、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
(3)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例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文化体验等,然后撰写调查报告、采访心得、文化感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4)游戏作业:游戏作业可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设计语文知识猜谜、成语接龙、诗词飞花令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语文知识。
4.3 作业内容生活化
(1)结合生活实际选材:在作业设计中,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我的校园生活”“我的家庭故事”“我的兴趣爱好”等为话题进行写作,让学生在熟悉的题材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广告语、标语、新闻报道等,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优秀的广告语,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然后尝试自己创作广告语。
(3)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古迹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撰写活动心得或游记,提高写作能力。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的创新实践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因人而异,寓练于趣”的创新理念为校本作业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通过作业设计分层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生活化、作业评价多元化等实践策略,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校本作业的管理和指导,为校本作业的创新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立足“双减”政策,探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方法创新策略[J]. 杨玲.学周刊,2023(12)
[2] 校本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种选择[J]. 钟方圆;范维胜.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12)
[3]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实践性”校本作业设计[J]. 林雅媛.福建教育,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