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鹏飞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初级中学 322200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课时教学”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推进大单元教学设计,突出课程整体性、主题性与实践性,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历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育学生历史意识、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文化认同的使命,其教学方式的优化与转型显得尤为关键。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作为初中历史学习的起点,不仅为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初步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脉络提供了基础,也为后续朝代史、文化史等学习内容的深入打下认知框架。传统教学常将本单元分为“北京人”“原始农耕”“远古传说”三个孤立知识点进行灌输,忽视了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发展线索。通过大单元教学的整合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更能实现学生历史理解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施价值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引领,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一个主题或核心问题,综合多个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它强调课程内容之间的系统联系,通过整合知识点、设置学习任务与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思考、探究与表达,促进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统一。
在历史学科中,大单元教学体现为“史实—史识—史观”的逐层深化过程。它鼓励教师打破课时限制,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组织教学,将零散的历史事件与知识点整合成有意义的认知结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路径。
(二)大单元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实施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初步建立系统的历史时空观和因果观,增强对历史发展逻辑的把握能力。在认知维度上,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将多个课时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知道历史事件”转变为“理解历史发展”,形成整体历史认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大单元教学强调人类文明演进、民族文化认同等主题的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此外,大单元教学注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合作探究、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提供可行路径。
三、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
(一)确立核心问题与学习任务群
第一单元包括三课内容,分别是《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和《远古的传说》。表面看是三个独立主题,实则共同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展开。为实现单元整合教学,可确立如下核心问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如何逐步发展为文明社会?”围绕该问题设置三个递进性学习任务:
早期人类是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以北京人为核心,理解古人类的基本特征与生存环境)
原始人类如何逐步走向定居与生产?(通过农耕、畜牧、制陶等手段理解原始社会的变迁)
远古传说如何反映中华文明的萌芽?(探讨大禹、黄帝等传说人物在文明起源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这一任务群设置,促使学生在比较、联系与推理中逐步构建对“文明起源”的深度理解,打破内容割裂,实现“以大观小”的教学思维。
(二)整合资源与组织教学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课堂结构的重构尤为关键。教师需选取文本资料、图像资料、视频动画、考古实物等多样化资源,搭建“史料—问题—探究—理解”的教学链条。例如:
在“北京人”一课中,可结合周口店遗址图、石器实物照片及虚拟复原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北京人如何获取食物、使用火和群体生活,并讨论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教师可通过河姆渡、半坡等遗址材料,引导学生从农业、制陶、聚落布局等角度认识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并与今天农村生活作对比,激发现实关联感。
在“远古的传说”中,运用神话故事文本、古代图腾图像、早期文字材料,启发学生探究黄帝、炎帝、大禹等人物的历史原型及其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记忆与民族身份认同的关联。
(三)实施多元评价与延伸拓展活动
评价环节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任务型评价结合方式。以“我们如何认识史前人类生活”为主题,设计小组展示任务,如制作“史前生活手绘图”、演绎“原始人一日”、讲述“我心中的三皇五帝”等,让学生通过自主表达反映学习成果。
同时,引导学生课外参观博物馆、查阅资料、制作文明发展时间轴等活动,延伸学习边界,提升综合能力。评价不再以课后习题为主,而是重视学生的历史理解深度、思维逻辑与表达能力,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为初中历史学习的起点,承载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明起源、构建历史时空观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功能。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不仅能实现内容整合和思维提升,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深度学习。
未来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继续围绕核心素养,深化大单元教学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改革,推动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强化跨学科的联系与探究的实践性。教师需在专业发展中不断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力,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教课程”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公民意识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秀忠.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初探[J]. 教育论坛, 2024,6(11).
[2]蓝澜.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探究[J]. 新时代教育, 2024, 6(3)
[3]杜方明.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J]. 教育天地, 2022, 4(24).
[4]王珍荣.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J]. 教育学刊, 2025:140-144.
[5]尹小旖. 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应用原则探究[J]. Advances in Education, 2024,14: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