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

吴晓琳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第七小学 邮编:636700

引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低,与当前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不相符,要求教师立足于实际,积极探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成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迁移到生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看的过重,将教学目标简单等同于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将“提高学生的数学考试分数”当作一个学期的根本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方面较为忽视,使得课堂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育要求不相符,偏离了数学教育的本质[1]。

(二)教学内容少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按照教材与教学大纲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未能深入挖掘数学基础知识背后蕴含的其他内容,例如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等。以《长方体 正方体》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一般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带领学生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的知识都比较浅,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整合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教师,多数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口述、板书、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课堂互动少,学生只能被动、机械的记忆和理解,课堂氛围枯燥。例如《长方体 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只是通过口头讲解搭配图片向学生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没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理解难度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单一、内容片面、方式单一。当前阶段,数学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与家长均很少参与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全面性、客观性受到影响,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2]。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没有对其学习态度、思维发展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容易造成学生只关注成绩、追求分数与名次,忽视了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学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依据是单元测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开展形成性评价,未能针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策(一)围绕核心素养制定科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及具体要求进行深入了解,从学生学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基础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有相同的目标,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教师除了制定考试目标外,还需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个人进步的目标,包括成绩提升、能力提升、思维发展,以此让每个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都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二)拓展数学知识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找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的价值,从而引入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丰富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例如在讲解《长方体 正方体》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按照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从众多事物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正方体事物。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分数加减法》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圆形画板,将画板平均分成8 分,要求学生用蓝色涂抹其中的2 份,用黄色涂抹另外的1 份,让学生观察涂了颜色的部分占整个画板的多少,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可以得出结果1/8+2/8=3/8。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师在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尝试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提问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多地参与学习,增加课堂互动,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倍数和因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维生素分裂过程,让学生观察数量变化而引出倍数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打起精神,将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改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例如在分数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戴上写有分数的头箍,然后教师说出一个数值,要求两个人相加或者相减得到这个数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分数找朋友,通过游戏练习了分数加减法。

(四)建立全面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及家长,教师负责评价学生的态度、成绩,学生需要评价自己的努力程度、获得的收获,家长参与评价则可以作为补充,通过三个主体参与的评价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即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获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而不是唯成绩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学习信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实际,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刘俊艺.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微课的构建与运用——以《小数应用——水、电、天然气的费用》的教学为例[J].陶行知学刊,2024,(01):57-60.

[2]徐昕.以题组教学为导向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J].教师博览,2023,(15):65-66.

[3]韦丽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