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微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胡潇月

攀枝花市十九中小龙箐学校 617000

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易于传播等特点,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通过利用微课,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1 利用微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意义

利用微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意义深远。从学生角度看,它能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微课以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美术知识,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学习。同时,微课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能依据自身学习进度和能力,随时暂停、回放,反复学习难点,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

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观念里,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流程进行授课,将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课堂上,教师多以自己的示范和讲解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通常先在黑板上示范绘画步骤,学生照着样子模仿,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绘画主题的独特想法和创意。

2.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与趣味性

当前部分小学美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美术知识和技巧,然后进行示范,学生跟着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但缺乏创新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手工制作课上,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制作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制作,没有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而且,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2.3 教学资源匮乏,限制教学开展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包括美术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然而,目前一些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材内容可能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学生对现代美术知识和艺术形式的了解需求。教具方面,如各种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数量不足或种类单一,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色彩教学中,由于颜料种类有限,学生无法充分体验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资料的缺乏也使得教师难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利用微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3.1 精准设计微课内容,贴合教学需求与学生特点

微课内容的设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需深入研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以此为依据设计微课。例如在教授“水墨画基础”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掌握中锋、侧锋用笔及墨色浓淡变化,微课就围绕这些重点展开。

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如用动画展示毛笔在宣纸上运动时墨色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微课语言要简洁易懂、充满童趣;高年级则可适当增加一些艺术理论知识。

3.2 灵活运用微课教学,贯穿课堂各环节

微课不应局限于某一教学环节,而应贯穿于小学美术课堂的始终。课前,教师可将微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创作思路。如在“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剪纸的历史、种类和基本技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中,微课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在讲解绘画技巧时,通过微课视频进行示范,学生能更清晰地观察每一个步骤;在美术欣赏环节,播放相关微课拓展学生视野。教师还可结合微课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后,学生可通过微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于课堂上没掌握的内容反复观看学习,教师也可布置与微课相关的拓展作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3 创新微课教学模式,融合多元教学方法

将微课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项目式学习与微课融合是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海报设计”项目,教师制作关于海报设计原则、色彩搭配、创意构思等方面的微课,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参考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游戏化教学与微课结合也能激发学生兴趣。设计“色彩猜谜游戏”微课,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区分不同颜色,提高色彩感知能力。情境教学与微课结合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如在教授“古代青铜器”时,通过微课创设古代祭祀场景,让学生感受青铜器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增强学习体验。

3.4 完善微课评价体系,促进教学优化与学生发展

建立科学合理的微课评价体系对于构建高效课堂至关重要。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综合考量,不仅关注作品质量,还关注学习态度、创新思维等。学生自评能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优点与不足;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通过打分、评级反映学生学习水平;质性评价通过评语、建议指出努力方向。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指导改进学习方法,实现共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微课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是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微课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教学资源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合理应用微课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微课融合、建立科学的微课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微课制作与应用能力等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以浙美版四年级下册《安全标识》一课为例[J]. 裴海云.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2(10)

[2] 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探究[J]. 黄婷.教师,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