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HXD3型电力机车一系弹簧断裂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作者

赵建军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 730050

摘要:针对HXD3型电力机车一系弹簧断裂故障,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及金相检验等手段开展系统性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弹簧断裂为接触磨损引发的早期疲劳失效,裂纹源区存在显著氧化特征,扩展区呈现典型疲劳辉纹,瞬断区可见准解理断裂形貌。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探伤工艺、强化表面质量控制等预防措施,为提升弹簧服役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HXD3机车;一系弹簧;疲劳断裂;理化分析;预防措施

引言:作为我国重载铁路运输主力车型,HXD3型电力机车一系悬挂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与运维经济性。一系弹簧作为机车的核心承载部件,长期承受机车自重与轨道激励引发的动态交变载荷复合作用,其服役环境具有高应力幅值(σₐ≈400MPa)、强冲击振动(频率谱0.5-50Hz)等典型特征。近年来,多起一系弹簧早期断裂案例,成为制约机车运用效率提升的技术瓶颈。

一、结构、作用原理

HXD3型电力机车采用螺旋弹簧,弹簧自由高度为222±4mm,工作高度为173.4±4mm(载荷:47.5kN)。材质要求为60Si2CrVA的弹簧钢。淬火+回火硬度HRC45-50。有效圈数为2.5圈,总圈数为4圈。

一系弹簧在工作状态时,主要受垂向作用,主要是机车自身重力和运行时垂向振动引起的附加载荷交替作用。

二、理化检验

对断裂弹簧从化学成分、硬度检测、金相检验、分别进行理化检验。

1.宏观分析

一系弹簧两端支撑圈与相邻作用圈均发生接磨,断裂位置磨痕长度约弹簧中径的1/3。弹簧断裂裂纹起源于弹簧表面磨损最严重区域,断面未发生明显的塑形变形,与弹簧轴向成一定的夹角。裂纹源及扩展区域面积较小,颜色发黑,有明显的锈蚀现象和机械损伤变形,疲劳贝纹线明显,瞬断区域呈扇面状沿剪切方向扩展,可见明显的剪切唇。

2.化学成分分析

在一系弹簧断口附近取样,进行光谱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

一系弹簧的材质为60Si2CrVA,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符合要求。

3.硬度检测

分别对弹簧表面和心部硬化层进行硬度检测,检验结果见表2

由图2可见,一系弹簧心部硬度和表面硬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4.金相检验

4.1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按标准GB/T 10561检验方法,在断口附近取样进行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结果为A0.5;B0.5;C0.5;D0.5。符合标准GB/T 1222-2016《弹簧钢》技术要求。

4.2金相组织检验:沿裂纹源区垂直方向切取试样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基体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为正常淬火+中温回火组织,符合标准技术要求。

4.3脱碳层检验:在弹簧横截面上观察脱碳层,没有明显的全脱碳层,用金相法测定脱碳层深度,结果脱碳层深度约0.16mm。

按照标准TB/T 1025-2000《机车车辆用热卷螺旋压缩弹簧供货技术条件》的技术要求,允许脱碳层深度为原材料标准规定的脱碳层深度再增加直径的0.5%。结合图纸技术要求,一系弹簧钢材原材料进行了剥皮处理,为银亮弹簧钢,不允许有全脱碳层。即一系弹簧在供货状态下允许脱碳层深度为0.21mm,检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4.4断面微观分析: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弹簧断口,裂纹源区被氧化物覆盖物遮挡,氧化程度远大于瞬断区域,可见明显的挤压缺陷形貌,扩展区有明显的疲劳裂纹,面积较小,瞬断区为准解离断口,有少量剪切韧窝。

4.理化结论

弹簧支撑圈端部与作用圈之间及附近位置受力较复杂,需同时承受压缩、扭转和剪切等作用力,也是一系弹簧发生断裂失效的常见部位。结合断口倾角及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热卷螺旋压缩弹簧在压缩作用力下会产生负荷偏心,负荷偏心程度与材料的强度有直接关系,这种不均匀的偏心负荷加大了

易使弹簧相邻圈间形成冲击磨损。一系弹簧的断裂为早期疲劳断裂;弹簧材质符合标准要求。

三、控制措施

对弹簧支撑圈表面进行检查,保证表面光滑,状态良好无异常。如发现麻点、划痕、电蚀点等缺陷的弹簧时,不予装车,对弹簧进行更新处理。

弹簧进行磁粉探伤时,对弹簧两端及压痕处重点检查关注,增加磁化频次,确保弹簧表面无缺陷。弹簧探伤过程务必严格要求,坚决不能放松。

严格控制接触线的修正标准,确保弹簧接触线修磨质量在满足弹簧上下两个端圈接触线长度不小于弹簧中径的0.33倍的前提下,确保接触线的均匀过渡,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接触压力。

结语

本文通过对HXD3型电力机车一系弹簧的结构、作用原理以及断裂面的理化检验从而制定措施。自措施实施后,一系弹簧断裂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弹簧设计手册》 M张英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弹簧钢及其热处理》M蔡珣 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