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指导“隔代教育”家庭的有效策略研究
徐淑霞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三小学 福建 泉州 362400
引言
“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德育过程,形成育人合力;全程育人注重将德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生涯,乃至课后生活;全方位育人则要求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将德育融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1]。教师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落实全员育人,凝聚多方教育合力
“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德育教育需要突破“单兵作战”的教育方式,建立“老师—父母—社会”三方联动育人机制,创新德育开展的形式和方法,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让德育教育能够真正作用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发展[2]。因此学校要构建健全全员育人机制,将教师、家长、社会的作用凸显出来,对学生进行良好德育教育,保障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接收到正向引导,以切实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学校可以搭建“全员育人责任矩阵”,明确不同人员的德育职责。比如说校长负责统筹规划;德育主任牵头制定《学科德育渗透指南》,分学科列出德育目标;教师应当在教学时渗透德育知识。而在家校合作交流时,可以建立班级德育群,由班主任每周推送“家庭德育小任务”,如周末共做一道菜培养合作精神,家长则需要将和学生一同完成的任务上传;线下每学期还可以开展“家长德育工作坊”,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德育教育心得,鼓励其他家长提出自己的疑惑,从而增强德育教育成效。此外,学校还应当探索多元化的社区资源,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为学生开展德育讲座、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参与时增强自身道德素养,以此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二、贯穿全程育人,构建连贯德育链条
“全程育人”所关注的是德育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小学生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而学校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式的德育课程及相关活动,促使学生能够树立起一个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所以班主任应当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建立“从入学到社会”的完整培养链,促使学生在良好品德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例如,学校开展“德育专项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梳理六年来参与的德育活动,以此强化“品德成长伴随始终 的认知;另外班主任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堂上该怎么做”“课间活动要注意什么”等情景模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而学生进入到重点学习时期,班主任在每学期的固定时间,围绕“责任”“诚信” 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同时每月还要设置“责任小岗位”,如班级图书管理员、窗台安全员等,让学生能够在履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责任感。同时班主任还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组织学生到社区打扫卫生、为独居老人读报。而在课后拓展方面,班主任会将学生课余表现纳入到评价中。如果学生完成“帮父母做一件家务”“阅读一篇美德故事”等任务后,便可以获得一定积分兑换奖励,以此让德育贯穿始终。
三、实施全方位育人,拓展多元德育空间
全方位育人主要指的是德育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小学德育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以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实现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与进一步发展。所以班主任要突破课堂的局限,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阵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能够形成优良的品格,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例如,班主任在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打造时,可以在走廊中设计“行为规范漫画墙”,用生动的图画展示“轻声慢步”“不乱扔垃圾” 等准则;“美德故事长廊”,张贴学生手绘的雷锋、王二小等人物故事等等,促使学生能够在环境的影响下深化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而班主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养老院送温暖”为主题,鼓励学生为老人读报、表演节目。或者开展“科技馆研学”,引导学生在探索时培养自身严谨探索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引入“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等主题内容,通过游戏、情景模拟等方法传达给学生改善心理问题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三全育人”理念,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真善美的认知更加深刻,践行良好品德的自觉性也不断增强。未来班主任还需要在德育教学活动开展时,要不断优化实践策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三全育人”理念真正落地生根,以此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谢璧珊.“三全育人”理念背景下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实践[J].家长,2024,(30):55-57.
[2]陈爽.基于“三全育人”的小学德育工作[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