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指标体系重构研究

作者

杨立朋

中央财经大学 102206

“双一流”建设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党员入口关把控不严,导致部分政治素质不高、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混入党员队伍;过程培养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党员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指标体系重构的核心问题

(一)从入党申请到转正全过程量化考核

要实现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必须对从入党申请到转正的全过程进行量化考核。目前,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导致考核结果主观性较强。例如,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发展对象的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和转正等环节,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表现。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利用党统数据动态监测

党统数据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但目前对这些数据的利用还停留在表面。如何充分利用党统数据,对学生党员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党统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培养进度滞后、考核结果不达标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指标体系重构的方法建议

(一)制定《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白皮书》

1.党员发展的具体程序和流程

详细规范入党申请、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考察、预备党员接收和转正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步骤。在入党申请环节,明确申请书的格式、内容要求,以及党组织接收申请书的流程和时间节点。积极分子确定环节,规定民主推荐、公示等程序的具体操作方式,确保选拔出真正优秀、有入党意愿的学生。发展对象考察环节,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包括考察时间、考察方式(如个别谈话、查阅档案、民主测评等)以及考察内容的重点(如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群众基础等)。预备党员接收环节,明确支部大会讨论的程序、表决方式以及上级党组织审批的流程。转正环节,规定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的表现要求、转正申请的提交时间和方式,以及支部大会讨论转正的程序和标准。

2.党员发展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党员在各个阶段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思想方面,设置参加党组织活动出勤率、理论学习笔记字数、思想汇报质量等指标,量化评估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和思想认识水平。学习方面,以学业成绩排名、获奖学金次数、科研成果等为考核指标,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工作方面,根据学生在班级、社团等组织中的职务、工作业绩、组织活动次数等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3.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措施

为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培训机制方面,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以及党性修养、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监督机制方面,建立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定期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激励机制方面,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推荐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

(二)开发“培养考察 - 群众评议 - 支部审核”三维评估工具

1.培养考察

基层党组织需制定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培养内容涵盖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治、党性修养、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时间上,根据学生党员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安排培养周期,确保培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具体包括: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次数和质量,如是否按时参加支部会议、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等;学习成绩的变化,对比入党前后的学业成绩,分析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改变;工作业绩的完成情况,对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党员,考察其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群众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党员在同学、老师中的口碑和形象。每次考察后,详细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形成考察档案,作为后续评价的重要依据。

2.群众评议

群众评议是了解学生党员在群众中形象和口碑的关键环节。定期组织学生党员所在班级的同学、老师等进行评议,评议方式可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和现场座谈会相结合。评议内容从思想觉悟、工作能力、服务态度等多个维度展开。思想觉悟方面,考察学生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观,是否能够积极传播正能量;工作能力方面,评价其在班级、社团等组织中的工作表现,如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服务态度方面,了解学生党员是否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是否能够主动为群众服务。

3.支部审核

支部审核是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基层党组织根据培养考察和群众评议的结果,对学生党员进行综合审核。审核内容全面涵盖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方面。

在政治素质审核中,重点考察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纪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是否能够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思想觉悟审核方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理论学习情况,是否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审核上,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是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学习成绩审核,结合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学习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工作表现审核,根据学生在班级、社团等组织中的工作业绩和群众评价,判断其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四、结论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重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解决党员入口关把控不严、过程培养缺标准等问题,实现从入党申请到转正全过程的量化考核,并利用党统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工作者应积极落实这些措施,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指标体系,为“双一流”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党员。

参考文献

[1] 袁一宁,唐钦,曹志恒. 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思考[J].北京教育,2025(5):49-51.

[2] 李虎成.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51(2):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