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下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机制研究

作者

于素清 刘全旺 刘丰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内蒙古北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0171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鄂尔多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7100

引言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使健康大数据整合成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途径。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模式,以其有效集聚资源、提升项目运作效能的特点,在健康大数据整合领域得到了普遍采用。但鉴于此类项目投资金额庞大、技术复杂、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以及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造价监管上面临着众多挑战。没有有效的造价监管机制,可能引发项目成本失控、资源浪费等问题,甚至损害公共利益。因此,深入研究 PPP 模式下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的造价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PPP 模式下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在 PPP 模式中,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者,将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项目授权给私营部门负责建设与运作,建立了委托代理机制。由于双方的利益追求不同,信息存在不对称,私营部门可能面临道德风险和选择不当的问题,比如夸大成本以追求更高利润。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分析政府与私营部门间利益和行为动机的理论框架,这有助于制定恰当的激励和约束措施,以规范私营部门的行为,确保造价监管的顺利进行。

(二)公共产品理论

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项目具备明显的公共产品特性,其产生的健康信息大数据资源不仅能够向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还能够带来广泛的公共利益。依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承担着对这类项目的监管职责,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共利益的切实实现。造价监管作为政府监管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旨在阻止社会资本方过度追求自身私利而侵害公共利益,从而保障项目的成本效益与长远可持续性,确保每一分公共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用,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健康福祉。

(三)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强调对项目从最初的规划阶段到建设实施,直至最后的运营维护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在应用公共-私营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进行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项目的造价监管时,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能够对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的造价控制。这种方法有助于从成本管理的源头入手,有效遏制因各个阶段管理不善所导致的成本超支现象。通过动态监控和适时调整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可以确保项目成本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进而实现成本的最优化配置,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预期目标。

二、PPP 模式下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机制构建

(一)完善制度体系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结合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项目的特点,制定专门的 PPP 项目造价监管法律法规,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造价监管的程序和方法。对数据资源价值评估、技术开发成本核算、项目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作出具体规定,为造价监管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标准和规范,包括预算编制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结算审计流程等。统一的标准规范有助于提高造价监管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减少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争议和监管漏洞。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基于绩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造价控制效果与社会资本方的收益挂钩。对在造价控制方面表现优秀的社会资本方给予奖励,如延长项目运营期、增加补贴等;对造价超支、违规操作的社会资本方进行惩罚,如扣减违约金、降低信用评级等,激励社会资本方主动控

制项目成本。

(二)加强部门协同

明确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部门职责清单,明确政府审计、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在造价监管中的具体职责。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造价真实性进行审计;财政部门负责对项目预算和资金使用进行审核;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项目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标准进行把关,避免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搭建跨部门的协同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造价监管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联合检查和联合执法机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加强与社会资本方的沟通: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开展信息交流和协商。要求社会资本方及时、准确地报送项目成本信息,政府部门对社会资本方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回应和解决,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互信合作。

(三)创新技术手段

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项目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成本信息和规律。通过对项目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对比分析,预测项目造价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为造价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造价监管,实现项目成本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方和第三方机构等各方对项目成本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共同监督,提高造价监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开发智能监管平台: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发智能造价监管平台。该平台具备预算编制审核、成本实时监测、风险预警、结算审计等功能,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的智能化管理。通过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高造价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结语

在 PPP 模式日益普及于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领域的当下,建立健全的造价监管机制对于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审视现行造价监管的现状及其问题,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从提升制度结构、促进部门合作、采用新技术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等多个角度,搭建了一个造价监管机制的基本框架。尽管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 PPP 模式的持续创新,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的造价监管仍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这些挑战要求我们持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造价监管机制,以促进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项目的优质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1. 袁媛,李志宏,张华. 基于 PPP 模式下的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机制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3,33(12):45-49.

2. 陈丽芳,刘畅,赵志强. PPP 模式下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2022,39(4):745-750.

3. 刘晓红,李明,吴昊. 基于 PPP 模式下的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机制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21,42(10):45-48.

4. 邓小燕,李志宏,陈丽芳. PPP 模式下健康信息大数据整合造价监管策略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2022,39(5):90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