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e 路生花"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
王佩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50200
一、党建引领学生工作的时代要求
(一)政策背景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也着重强调要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些政策文件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南。
(二)现实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诸多特殊性与挑战。生源多样性显著,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既有通过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来自中职学校的对口升学学生。同时,高职院校以技能培养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践创新点
基于上述背景和需求,学生工作处党支部提出了“双主线互融共进”模式。“党建红”作为政治引领的核心力量,确保学生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山电蓝”则突出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学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优势,将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
二、“e 路生花”党建品牌的建设逻辑
(一)理论框架构建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这一理论为构建全面的育人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新时代“大思政课”理念:“大思政课”强调要打破传统思政课的局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这一理念为“e 路生花”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实践路径,要求我们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3.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特征: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类型特征,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党建育人工作中,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实践模型设计
“12357”工作体系是“e 路生花”党建品牌的核心实践模型。
1.一个核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e 路生花”育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两条主线:“党建红”与“山电蓝”双主线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党建红”提供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山电蓝”提供专业支撑和实践平台,共同推动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3.三全育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资源,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形成育人合力。
4.五育并举: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七大工程:对应七个“e”字牌项目,分别是“e 言易行”思政工程、“e 树繁花”品牌矩阵、“e 路成长”队伍建设工程、“e 安家园”一站式社区、“e 智学工”数字平台、“e 创未来”创新实践工程、“e 联校企”协同育人工程,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
三、七维工程体系的创新实践
(一)思想引领维度
“e 言易行”思政工程。实施“五育日历”,将重要节庆日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在电子技能竞赛期间,结合劳动节开展“技能劳动,创造未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价值观。2024 年共开展主题活动 60 余场,覆盖学生 5000 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e 树繁花”品牌矩阵。打造“雷锋 e 工”项目,组织学生志愿者利用专业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子设备维修、网络维护等服务。该项目年服务时长超过 1.2 万小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组织建设维度
“e 路成长”队伍建设工程。建立“1412”师生创育融合体运行机制,即1 名辅导员 +4 名班主任 +10 名学业导师,共同培育 200 名学生。通过该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育人水平。近年来,辅导员在职业能力大赛中的获奖率提升了 40% 。
“e 安家园”一站式社区。对学生公寓进行物理空间改造,建设智慧洗衣房、自习室、活动室等设施,智慧洗衣房使用率达 92% 。同时,举办公寓文化节等活动,公寓文化节参与度达 78% ,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技术创新维度
“e 智学工”数字平台。实现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 6 大系统数据互通,提高了事务办理效率。事务办理时效提升了 65% ,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精准育人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践成效与启示
(一)量化成果
1.学生满意度提升:2023 年学工服务满意度达 97.8% ,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表明学生对学校的学生工作和育人效果给予了充分认可。
2.竞赛获奖:在心理类竞赛中获奖 20 项,创历史新高,体现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
3.社会影响: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报道5 次,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机制创新启示
1.党建与业务“三同步”原则:坚持计划同制定、过程同督导、成果同考核,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通过“三同步”原则,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2.文化赋能路径:将“e”文化从专业符号升华为价值符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Z].2020.
[2] 2023 年度质量报告[R].2024.
[3] 王某某.高职院校"党建+思政"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