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畏难”到“敢试”: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重建路径
胡志刚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培元街道西江完全小学 421500
学习自信心是学生对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积极信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运用以及学习坚持性有着深远影响。重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当前的数学学习状况,提升学习成绩,更能为其后续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及整体学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学习态度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缺失的表现
(一)课堂参与度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学困生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消极状态。当教师讲解分数除法中复杂的运算规则,如“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一抽象概念时,学困生眼神游离,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极少主动举手发言,即便被教师提问,也多是紧张且茫然,害怕回答错误而遭受批评或同学的嘲笑。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学困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无法理解图形的转化过程,从而对教师的提问不知所措,只能被动地坐在座位上,不参与课堂互动。
(二)作业完成质量差
作业完成情况是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缺失的重要体现。以“百分数”单元作业为例,学困生在解决百分数应用的实际问题时,错误率极高。如面对“某商品原价120 元,现在打八折出售,便宜了多少钱?”这类题目,他们常常无法准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胡乱列式计算。作业书写往往也较为潦草,遇到难题便直接空着,甚至存在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反映出他们对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缺乏信心,在面对作业困难时选择逃避。
二、数学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重建路径
(一)心理疏导,重塑积极心态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定期组织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业心理教师,结合数学学习实际,讲解如何应对学习压力和挫折,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如在讲座中,通过播放一些名人克服学习困难取得成功的案例视频,像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但凭借自学最终在数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
2.建立一对一心理帮扶机制
教师与数学学困生建立一对一心理帮扶关系,定期与学生谈心。在交谈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烦恼,给予理解和安慰,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困难并非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学习方法、知识漏洞等可改变因素导致的。例如,当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试卷,指出错误原因是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并非智力问题,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弥补知识漏洞,下次一定能取得进步,逐步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积极学习心态。
(二)优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法应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讲解“百分数”
时,教师以商场促销活动为情境,“双十一期间,某商场所有商品打七五折销售,一件原价 200 元的衣服,现在售价多少元?”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困生更容易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商场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百分数知识进行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困生合理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中,每组 4-6 人,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小组共同完成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探究直径和半径关系的实验。学困生在小组中可以承担简单的数据记录工作,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中,学习他人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如在讨论“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关系”时,学困生通过倾听小组同学的观点,自己动手测量不同圆的直径和半径数据,逐渐理解直径是半径的 2倍这一关系,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多元评价,增强学习动力
1.过程性评价为主
改变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困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参与度,如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等。当学困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也给予肯定,“你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非常好,虽然答案有点小偏差,但思路已经很接近了,继续努力!”在作业评价中,除了关注对错,更注重对作业完成态度、书写规范等方面的评价,对于作业有进步的学困生,教师在作业本上写下鼓励性评语,“这次作业字迹工整,解题步骤也更加清晰了,进步很大,继续保持!”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增强学习动力。
2.设立多样化奖励机制
设立多种奖项,如“数学进步奖”“最佳思考奖”“作业优秀奖”等。对于在一段时间内数学成绩有明显提升的学困生,颁发“数学进步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一套数学学习用具;对于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独特见解的学困生,授予“最佳思考奖”,在班级荣誉墙上展示其照片;对于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困生,颁发“作业优秀奖”,奖励一本精美的笔记本。通过多样化奖励机制,激励学困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重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帮助数学学困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数学学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上旬).2022,(12).
[2]薛连晓.如何培养小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J].新课程(中旬).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