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贺靖
邵东市流泽镇中心小学 422800
引言
智慧课堂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丰富教学样态与内容呈现方式,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也符合新课改“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要求。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知识要素的整合。将智慧课堂与大单元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可增强数学课堂整体性,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与困境,促进数学教学提质增效。可见,探索智慧课堂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意义深远。
一、整合教学内容,夯实智慧课堂基础
大单元教学与传统课时教学显著不同,强调“把握内容关联、整合内容并形成新的教学单元”,这种新的教学单元来自于教材或者教师的需求。智慧课堂视域下,各类信息技术、学习软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也方便了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丰富内容展示形式,结合学生学情整合教学内容,保证内容安排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同时,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可发掘更多案例以及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的资料,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并强化教学效果[1]。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本部分涉及到两类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体积与容积单位的换算。其中,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与边长有关,由此引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等知识。通过整合上述内容,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同理,体积与容积的换算关系到米、厘米等不同长度单位,教师可整合相关知识点或者在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整合知识,奠定大单元教学基础。关于智慧课堂下的大单元教学资料发掘,可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例如,学生喜欢蛋糕,教师可在多媒体环境展示不同形状的蛋糕,让学生观察蛋糕的外形、计算表面积体积并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还可发起抽盲盒活动,设计与体积计算相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随机抽取盲盒、计算体积并掌握知识。教师还可整合建模制作、空间比赛等多样化的素材,拓展学生的应用空间。教师整合教学素材时,应遵从生活性、趣味性以及适配性的原则,让大单元智慧课堂更饱满,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情境的创设以及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智慧课堂的融入,让数学教学情境更丰富、更多样化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丰富情境形成,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保证情境的深度,让情境贯穿课堂并体现知识点的联系,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体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挑战性与趣味性,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2]。
在“正方体与长方体”大单元教学中,以长方体体积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行李箱的视频,让学生思考“计算长方体行李箱需要哪些因素”,并总结长方体的概念与特征,为体积计算中的知识运用做准备。接下来,教师发布“自主设计行李箱”的任务,并给出行李箱长、宽、高的最大值,要求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取值。学生形成取值方案后,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各类方案的体积并找到最佳方案。为让教学情境更丰富,教师可延伸行李箱情境:初步形成行李箱方案后,发现重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在保证行李箱体积与尺寸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重量?学生基于此情境,可检索资料、实际测量,从材料选择、优化结构等角度形成解决方案。上述教学情境可贯穿大单元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概念、掌握体积计算方法并迁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还可培养其实践力以及创新思维。
三、设计教学任务,推进智慧课堂进程
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生依托任务自主学习,实现以学定教并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扮演引导者角色,适当引导学生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智慧课堂简化了教学资源的获取过程,学生可在线上环境获得教师推送的视频资源、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测试。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3]。
“长方体与正方体”大单元教学涉及到周长、面积、体积、换算进率等诸多知识点,教师可通过智慧环境检索微课资源,助力学生巩固知识。智慧课堂实现了批改与讲述功能,可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为学生推送针对性的教学素材。以“体积计算”为例,教师可发布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基础层任务为“计算简单几何体 的体积”,体积的边长信息隐含在文字描述中。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获得信息,然后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求解体积,从而巩固基础知识。中层任务为“通过表面积与周长的数量关系推导数值”,学生需要运用体积计算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并丰富知识储备。高层次的任务应更有深度、广度,教师可发布高阶问题,比如给定行李箱的体积与一条边的边长,求解另外两条边的取值范围,此类问题可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锻炼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并完善学生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智慧课堂应用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丰富数学教学的样态,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且促进知识要素的整合,助力学生把握不同知识要素的内在关系,深化知识理解并做到迁移应用。当前,新课改正纵深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接触信息技术,掌握更多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同时牢牢把握大单元教学要求,探寻智慧课堂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之道,促进信息技术与大单元教学的整合,让学生在智慧性、整体性的数学课堂中收获更多、领悟更多。
参考文献:
[1]严偲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J]. 小学生(下旬刊), 2025, (01):145-147.
[2]朱红.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讨[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05):79-81.
[3]王发中. 智慧教学背景下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09): 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