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徐展
浙江企华建设有限公司 313009
引言
在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路基作为公路路面的基础结构,承担着传递路面荷载、维持公路整体稳定性的关键作用,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公路的服役性能与运营安全。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向地质复杂区域延伸,路基施工面临软土地基处理、高填方压实等技术难题,加之部分项目存在管理粗放、工艺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路基沉降、边坡坍塌等质量病害时有发生。因此,构建系统化、精细化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对保障公路工程建设品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现存问题
(一)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
地质勘察工作深度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勘察单位受工期与成本限制,采用单一勘探手段,对地下溶洞、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探测不全面,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地质条件脱节。例如,某山区公路因未探明浅层溶洞分布,施工中出现路基局部塌陷,被迫变更设计方案,造成工期延误与成本增加。此外,施工图纸会审流于形式,对路基排水系统设计缺陷、填料技术参数不明等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为后续施工埋下质量隐患。
(二)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
现场施工工艺执行偏差严重影响路基质量。在填方路基施工中,违规使用冻土、腐殖土等不合格填料现象屡见不鲜;分层填筑时,未严格控制松铺厚度,部分路段超厚填筑达 50cm 以上,远超规范要求的 30cm ,导致压实度无法达标。压实环节存在机械配置不合理问题,小型压路机在大型填方区域作业,因激振力不足难以达到设计压实标准。同时,特殊路基处理缺乏全过程监管,如软土地基真空预压处理中,未按规定监测膜下真空度变化,影响地基加固效果。
(三)质量检测与验收不严格
现行质量检测体系存在明显漏洞。检测项目设置不全面,部分工程仅检测压实度指标,忽视弯沉值、平整度等关键参数;检测频率未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对重点部位未实施加密检测。检测设备精度不足问题突出,部分工地使用的灌砂筒、环刀等设备长期未校准,导致检测数据失真。验收环节存在走过场现象,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完整,质量问题整改缺乏闭环管理,使得缺陷工程带病进入下道工序。
二、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一)强化施工前期系统性准备
1.深化地质勘察与图纸审核
采用 “钻探 + 物探” 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对复杂地质区域加密勘探点,必要时进行原位测试获取土体力学参数。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联合审图,重点审查路基横断面设计合理性、排水系统衔接方式、特殊路基处理方案可行性,建立图纸问题台账并限期整改。例如,在喀斯特地貌区域施工前,通过地质雷达扫描精准定位溶洞分布,为设计溶洞注浆处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2.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结合工程特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各工序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要点。针对高填方路基,细化分层填筑、压实工艺参数;对软土地基处理,确定水泥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搅拌次数等关键指标。建立施工技术交底制度,由项目总工向作业班组进行三级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工艺要求与质量标准。
(二)构建施工过程精细化管控体系
1.严格材料与设备质量管控
建立材料进场双检验制度,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复检,重点检测土料液塑限、砂砾石压碎值等指标。推行材料溯源管理,对每批填料的来源、检测报告进行编号登记,实现质量问题可追溯。施工设备实施准入管理,大型压路机、摊铺机等关键设备需提供性能检测报告,严禁带病设备进场作业。
2.规范施工工艺与过程监督
土方开挖遵循 “分层分段、自上而下” 原则,及时设置临时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浸泡基底。填方路基严格执行 “四区段、八流程” 施工工艺,每层填筑完成后采用 GPS 定位技术复核松铺厚度,压实后使用核子密度仪进行快速检测,未达标区域立即返工处理。对特殊路基处理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如粉喷桩施工时,监理人员实时记录喷粉量、提升速度等数据,确保成桩质量。
3.推进信息化施工管理
引入 BIM 技术对路基施工进行三维建模,模拟土方调配、压实机械运行路径,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部署物联网监测系统,在软土地基区域埋设沉降板、孔隙水压力计,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至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路基变形的动态监控。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定期巡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违规施工行为并督促整改。
(三)完善质量检测与验收机制
1.优化检测方案与技术手段
依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制定涵盖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边坡坡度等指标的全项目检测方案,对高填方、软基处理等重点部位检测频率提高 50% 。推广探地雷达、落锤式弯沉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实现对路基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对比历史数据自动预警质量异常情况。
2.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
落实 “三检” 制度,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合格后,由项目部质量部门进行终检,形成书面检查记录。分项工程验收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联合检查,对照验收标准逐项评分,质量评分低于 90 分的工程不予验收。建立质量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期限,整改完成后需经监理单位复验合格方可销号。
三、工程实例分析与效果验证
(一)项目概况
某高速公路穿越滨海平原区,全长 42 公里,其中软土地基路段 18 公里,最大填方高度达 12 米。该区域地下水位高,软土含水量达 65% ,孔隙比 1.8,路基施工面临沉降控制与稳定性难题。
(二)质量控制措施实施
针对软土地基,采用 “塑料排水板 + 真空预压” 联合处理方案。施工前进行试桩确定排水板打设深度、间距等参数;施工中实时监测膜下真空度,确保稳定维持在 80kPa以上。高填方路段采用土石混填工艺,严格控制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 2/3,每层填筑后采用 25t 重型压路机振动压实 8 - 10 遍。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将填料来源、施工时间、检测数据等信息生成二维码,张贴于施工部位便于查验。
(三)实施效果
工程完工后,软土地基路段工后沉降量控制在 15cm 以内,满足设计要求;高填方路基压实度抽检合格率达 98.6% ,弯沉值检测全部符合规范标准。项目通车两年后回访显示,路基未出现开裂、沉陷等病害,证明所采用的质量控制策略有效保障了路基施工质量。
结论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需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强化施工前期勘察设计深度、构建精细化过程管控体系、完善质量检测验收机制,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针对性技术措施,能够显著提升路基施工质量。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未来应持续优化质量控制策略,加强智能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推动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 振 东 . 交 通 工 程 中 公 路 路 基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研 究 [J]. 中 国 储运,2024,(12):182-183.DOI:10.16301/j.cnki.cn12-1204/f.2024.12.098.
[2] 张新 宇. 关于 公路 工程 路基 施工 质量 控制 技术 探析 [J]. 全面 腐蚀 控制,2024,38(11):147-150.DOI:10.13726/j.cnki.11-2706/tq.2024.11.147.04.
[3]马铁楠.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防范措施[C]//《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二).龙口市地方公路建设养护中心;,2024:134-135.DOI:10.26914/c.cnkihy.2024.03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