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作者

陈惠茹 宗钰兰

中信惠州医院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816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危急,在心肌坏死范围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患者的心功能受损严重,并会引起具有致死性的病症。在病情急性发作时,应快速做出反应,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干预[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能够快速识别与评估病情以及紧急提供生命支持,保障再灌注治疗及时、顺利开展,尽快开通闭塞血管以及恢复心肌血液供应,防止心肌坏死的持续加重[2]。为了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时间延误,确保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迅速、精准到位,应该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使护理程序更加简化,并保障各个护理环节的良好衔接,并建立应对各类风险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进而更好地维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安全[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 1。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快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ECG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评估。紧急进行病情处理,患者取平卧位,给予鼻导管吸氧,使用具有镇痛镇静、抗血小板、抗凝等功效的药物,并做好再灌注治疗的准备工作。实施PCI治疗或溶栓治疗后,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关注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1)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在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询问患者所在位置,迅速出动救护车辆。了解患者当前的症状表现,在应急处理方面进行指导,并安抚患者的情绪。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采取急救措施,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征稳定,平稳转移至救护车并快速送往医院。在患者的转运途中,连接救护车上配备的心电监护设备,并将监测结果传输至医院,详细说明患者的情况,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医院方面根据急诊救治的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救护车辆到达医院后,将患者迅速转移至相关诊室接受检查和治疗。

(2)急诊救治: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风险评估,低危患者可送往普通诊室接受检查和治疗,而高危患者则需要送往胸痛专用抢救单元进行治疗。急诊护理各项操作有着严格的标准,设置明确的时间目标。

(3)预见性护理:参考以往的经验,明确急诊救治后的常见风险问题。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设置早期预警指标,准备好应急处理预案。在乳酸 >2mmol/L 、尿量 <30ml/h 的情况下,警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应迅速采取补液、升压等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对比[( ),min]

2.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肌指标

表 4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肌指标对比(

医师,2024,40(36):140-14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为了提高抢救效果,需要快速、精准的尽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心功能受损程度[4]。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中,存在着冗余环节,加上护理程序较为复杂,会出现救治时间延误的情况,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能够使各个护理环节更好的衔接,并去除不必要的护理环节,进而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急救工作更加及时、有效的进行[5]。

综上所诉,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率,防止病情的持续发展,降低疾病的危险程度。

【参考文献】

[1]张燕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

[2]杨俊,贝晓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4,31(11):9-12.

[3]吴凌云.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药研究,2024,3(12):109-111.

[4]刘博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J].婚育与健康,2024,30(06):163-165.

[5]邢俊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6):139-142.

作者简介:陈惠茹(1994.10),女,汉族,惠东人,中级职称,大专,研究方向为急诊科常见疾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