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天动力财务舞弊看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流风险治理
龙宇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一、案例透视:航天动力现金流舞弊的“技术-资本”双螺旋陷阱
(一)技术外衣下的资本空转:虚构贸易的现金流假象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343),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在 2016 - 2020 年深陷财务舞弊泥沼。公司参与隋田力专网通信业务,虚构“智能数据模块贸易”,在这一造假过程中,货物由供应商直运客户,航天动力未实际控制存货,前期物流单据缺失,后期虽补签但形式化严重。这种无商业实质的资金通道交易,使得财务数据严重失真。2019 年,虚增收入占营收比高达 62.59% ,虚构利润超7000 万元,营造出公司经营良好的假象,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却呈现反向波动,2016 - 2020 年累计为 - 8.3 亿元,2021 - 2024 年又亏损 5.1 亿元 ,“高收入、低现金流”的矛盾凸显,投资者被技术概念的包装迷惑,难以察觉交易的真实本质。
(二)资本依赖的恶性循环:筹资输血与偿债危机的交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陕西航天动力(600343)2016-2020 年卷入财务舞弊,借隋田力专网通信业务虚构“智能数据模块贸易”,以无实物交割的资金空转虚增收入利润,2019年虚增收入占比达 62.59% 、利润超7000万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2016-2020年累计-8.3 亿元、2021-2024 年再亏 5.1 亿元,暴露“高收入、低现金流”矛盾。
二、风险解构:制造业现金流风险的三维传导机制(一)技术维度:研发滞后与市场挤压的双重绞杀
航天动力所在装备制造行业技术密集度高,但其研发投入占比从 2016 年 5.2% 降至2024 年 2.8% ,技术迭代能力弱化,在国际竞争中受德国 KSB 等对手挤压被迫降价,毛利率从 2020 年 17.13% 骤降至 2021 年 2.7% ,虽 2024 年回升仍低于行业均值。技术竞争力下滑致市场需求萎缩,2020 年剔除虚收后营收同比降 52.89% ,2021-2024 年持续低迷、客户流失,叠加原材料涨价推高成本,形成“价跌本升利蚀”循环,现金流承压,2016-2020 年末存货均超 8 亿元、资金无效占用。
(二)资本维度:业务分类错误与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叠加
航天动力将融资性贸易错误归类为正常经营活动的“智能数据模块贸易”,计入“营业收入”,严重违反会计分类认定。这类交易不涉及实际的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与售后责任,交易价格与数量受他人指定,实质为“空转贸易”,但年报仍按正常销售披露,导致2019 年营业收入虚增至 26.52 亿元,与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的矛盾突出,财务数据可信度大打折扣。在资本运作层面,应收账款与存货的“虚假增长”问题严重,存货余额虚高且部分无实物支撑,应收账款缺乏真实债权支撑,“资产泡沫”误导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判断,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虚假收入占用的资金无法形成有效产能,反而加剧现金流断裂风险。
(三)监管维度:军工资质与财务合规的监管盲区
作为军民融合企业,航天动力面临军工业务保密资质认证与民用领域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等双重监管,同时享受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但监管机制存在滞后性,军工行业技术壁垒使得监管机构难以评估专网通信设备市场价值,为虚构贸易提供掩护;关联方交易监管存在漏洞,19 家交易对手方中 10 家受隋田力控制,航天动力隐瞒关联关系与非公允交易,监管机构因依赖公开信息难以识别隐性关联方。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监管中,对研发费用真实性、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核查不足,企业得以虚构研发投入维持资质,骗取税收优惠。
三、治理重构:“技术-资本-监管”协同治理模型
(一)技术端:构建“需求-研发-转化”闭环,强化现金流造血能力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
制造业企业应建立“以销定产”模式,根据订单预测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造成存货积压。航天动力若能将研发投入与市场需求转化率挂钩,例如设定“每亿元研发投入对应新增专利转化数量”指标,可减少无效技术投入。引入行业专家团队对研发项目进行商业可行性评估,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如特种泵领域技术升级,提升产品溢价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毛利率与现金流。
2. 技术验证与物流追溯的数字化升级
针对制造业存货核算难题,运用区块链技术验证物流单据真实性,核查运输时间与交易时间逻辑一致性,杜绝“补签虚假单据”等舞弊行为。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追踪货物流向,确保存货控制权转移与会计确认同步,从技术层面防范“无实物交易”虚增收入风险。
(二)资本端:创新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优化资本配置效率
1. 制造业现金流健康度指数设计
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偿债能力方面,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流动负债(预警值≥0.5) )衡量,避免陷入“高负债 - 低现金流”陷阱;营运效率上,关注存货周转天数偏离行业均值幅度(预警值 ≤20%. ),及时发现库存积压风险;盈利质量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预警值≥1)判断,防止“虚增利润 - 现金流失血”现象。指标触及预警线时,自动触发专项审计程序,对异常交易对手方实施资金穿透分析,追踪资金闭环路径。
2. 供应链金融工具的场景化应用
针对制造业应收账款占比高、资金占用大问题,推广应收账款保理、票据贴现等工具,提前回笼资金。航天动力若将真实贸易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可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与核心供应商签订长期保价协议或利用期货对冲,锁定原材料成本,减少价格波动对现金流的冲击。
(三)监管端:建立行业穿透式监管框架,压实舞弊责任
1. 关联方智能监控与资金穿透核查
利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行业关联方网络,自动识别股权代持、高管交叉任职等隐性关联,对关联交易占比超过 30% 的企业触发专项核查。借鉴隋田力案经验,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交易对手方的最终受益所有人(UBO),对资金流向实施“穿透式”审计,不仅核查交易凭证,还追踪资金是否回流至关联方账户,杜绝“资金通道”式造假。
2. 军工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差异化监管机制
针对军工企业,强化保密资质与业务合规性的联动审查,将财务造假纳入资质吊销情形;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投入 - 专利 - 收入”的穿透式验证链条,要求企业披露研发人员工时分配、设备使用记录等细节,防止研发费用“虚增冒算”。引入第三方技术鉴定机构,对特殊业务的技术可行性与市场价值出具独立报告,弥补监管机构专业短板。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网. 涉“专网通信”造假 五年累计虚增营收 38 亿元 航天动力及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罚超千万[EB/OL].(2024 - 03 - 26)[2024 - 11 - 22]
[2]中国经营报. 扣非净利润八连负 航天动力财务造假余波未平[EB/OL].(2025 - 04- 12)[2024 - 11 - 22]
[3]中国经营报. 5 年虚增营收 38 亿 航天动力被罚超千万[EB/OL].(2024 - 04 -20)[2024 - 11 - 22].
[4]每日经济新闻. 因卷入“专网通信案”,航天动力被罚 1180 万元[EB/OL].(2023 - 06 - 08)[2024 - 11 - 22]
[5]证券时报. 又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罚上千万 相关高管锒铛入狱[EB/OL].(2024- 03 - 26)[2024 - 11 - 22]
[6]证券日报. 隋田力“专网通信”案波及航天动力 5 年累计虚增营收 38 亿元[EB/OL].(2023 - 06 - 06)[2024 - 11 - 22]
作者简介:
龙宇,女,汉族,共青团员,学生,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