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实践路径研究
阳芳
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215635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新课标为小学体育教学设定了更高目标,着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跨学科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能把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巧妙融合,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元的学习感受。然而,如何依托现有教材,将跨学科理念切实落地,开展高质量、有成效的主题学习课程实践,切实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已然成为小学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意味着打破学科界限,将体育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养。
(二)意义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意义非凡。从学生个体成长来看,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实现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推动认知水平进阶、丰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价值观。从教学成效层面分析,跨学科融合让体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元、形式更鲜活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其学习参与度。此外,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是常见形式,学生在交流协作、共同解难的过程中,能逐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实践路径
(一)科学设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实践的起始点与最终指向,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起着关键引领作用。开展此类学习时,需紧密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状况来科学设定。以“体育与传统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体育技能目标可设定为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能连续踢一定数量且动作规范。健康知识目标方面,要让学生知晓踢毽子这类传统体育活动对增强身体协调性、提高心肺功能的积极作用。跨学科知识目标则聚焦于让学生了解毽子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旨在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全面且具体的课程目标设定,能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清晰的方向,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实现体育技能提升、知识拓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二)精心选择与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所在,它需紧密贴合课程目标,将不同学科知识巧妙融合。在体育与语文的融合中,以“古代体育诗词赏析”主题为例,挑选如“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类描绘古代体育活动的诗词。学生在参与足球等现代球类活动时朗诵这些诗词,能深切感受古今体育文化的传承,还可撰写活动感悟,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与数学融合时,在跑步比赛中,让学生计算自己和同学的跑步速度、完成比赛的时间以及不同赛程的距离,通过实际数据运用,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与科学融合,讲解人体运动时,结合科学知识,阐述肌肉收缩、骨骼运动的原理,让学生明白运动对身体的影响[1]。与艺术融合,开展体育韵律操教学时,配上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根据节奏设计动作,还可鼓励学生绘制韵律操的宣传画,在提升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与创造力。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至关重要。情境教学法能为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体育与地理”的跨学科学习中,创设“登山探险”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海拔的地理风貌、气候特点,学生则模拟登山者在不同地形中开展体育活动,如攀爬“陡峭山峰”时进行上肢力量训练,穿越“茂密丛林”时练习敏捷性动作。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既能提升体育技能,又能了解地理知识。问题导向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体育与健康饮食”学习中,提出“怎样的饮食搭配能让运动效果更好”的问题,学生分组查阅营养学资料、分析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需求,共同探讨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2]。在“体育与传统文化”学习中,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舞龙、赛龙舟等,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四)合理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程实践的关键一环,能及时反映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精准方向。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要综合考量学生在体育技能、健康知识、跨学科知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表现。为使评价客观公正,可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例如,在“体育与历史”跨学科学习中,教师从专业角度评价学生对古代体育项目技能的掌握;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对历史背景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互评能交流不同历史时期体育文化的感悟[3]。以“体育与环保”学习成果评价为例,既要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否做到垃圾分类、爱护场地等环保行为,又要考查其对环保理念、生态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在小组环保体育项目策划中的协作能力,全面评估学习成效。
三、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创新且具前瞻性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全面发展上价值显著。它要求科学规划课程目标,精准筛选并深度整合课程内容,灵活采用适配的教学方法,合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深入地探索与实践这一模式,能逐步优化其实践路径,为小学体育教学革新带来新契机,推动小学体育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胡燕.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 [J]. 家长, 2025, (17): 19-21.
[2]朱文程.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 [J]. 体育视野, 2025, (11): 138-1
[3]方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 6 (11): 131-133.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WT20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