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冯丹 邢雅芝

石家庄市范西路小学 050000

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涵盖古诗词、文言文、民间故事、传统习俗、书法艺术等多元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育人资源。然而,传统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存在形式单一、情境缺失、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契机。AI 技术具备情境模拟、个性化推荐、互动反馈等优势,能将抽象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具象的沉浸式体验。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形式,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应用的现存问题

技术应用浅层化,缺乏深度文化融合。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停留在 “工具层面”,未实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例如,在古诗教学中,仅用 AI 设备播放古诗朗诵音频,未结合 AI 的情境模拟、互动反馈功能设计文化体验活动,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优质智能资源匮乏,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面上针对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优质 AI 资源相对匮乏,部分资源存在内容碎片化、文化解读不准确等问题。优质资源的缺失,导致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 AI 工具辅助教学,影响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与质量。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构建跨越古今的文化学习场景。例如,借助 VR 技术,学生可感受《清明》诗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 的氛围,通过 AR 技术,扫描课本中《兰亭集序》的插图,即可看到王羲之创作书法时的动态过程,直观理解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的书法特点。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让学生跳出课本,在真实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文化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人工智能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例如,智能学习平台可根据学生古诗背诵情况,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 “古诗动画讲解” 资源,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 “古诗创作仿写” 任务;针对喜欢民间故事的学生,推送《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互动故事绘本,针对热爱书法的学生,推送毛笔字智能临摹课程。个性化教学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与方式中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习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能通过互动设计,将传统文化学习转化为趣味化体验。例如,智能语音交互设备可与学生开展 “古诗接龙” 游戏,学生说一句古诗,设备立即接出下一句,并讲解诗句背景。AI 绘画软件可让学生为古诗“配画”,软件自动识别诗句中的意象(如 “明月”“梅花”),提供绘画素材与模板,学生完成创作后,软件还能对作品进行文化内涵解读。互动体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让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第一,借助 AI 创设沉浸式情境,深化文化理解

教师可利用 AI 的 VR、AR 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创设沉浸式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化内涵。在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学中,可通过 VR 设备构建 “伯牙鼓琴遇子期” 的场景:学生 “置身” 于山林间,看到伯牙端坐抚琴,子期静坐聆听,随着琴声变化,画面同步呈现 “高山”“流水” 的意象,同时 AI 语音实时讲解“知音文化” 的背景。学生在情境中不仅能理解文言文大意,更能直观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真挚友情,深化对

“知音文化” 的理解。

第二,利用 AI 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可依托智能学习平台,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路径。首先,通过平台的 “文化素养测评” 功能,检测学生对古诗、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成测评报告;然后,根据报告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例如,针对 “古诗积累不足” 的学生,推送 “每日一首古诗” 学习任务,任务包含 AI 动画讲解、语音跟读、背诵检测等环节;针对 “传统习俗认知薄弱” 的学生,推送 “传统节日闯关” 游戏,通过答题、模拟实践等方式学习习俗知识。

第三,依托 AI 开展互动体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结合 AI 的互动功能,设计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在书法教学中,引入 AI 智能书法临摹系统:学生在电子屏幕上临摹毛笔字,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学生的书写动作,对比标准笔画轨迹,指出书写偏差(如 “横画倾斜角度过大”“竖画不够垂直”),并提供实时纠正建议;学生完成临摹后,系统还能对作品进行评分,并生成 “书法进步报告”。互动临摹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书法技巧,激发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兴趣。

第四,整合 AI 优质资源,构建文化资源库

学校与教师可联合 AI 教育企业,整合优质的传统文化智能资源,构建校本化资源库。资源库应涵盖多个维度:在 “古诗资源” 板块,收录包含 AI 动画讲解、语音跟读、意境模拟的古诗学习资源;在 “民间故事” 板块,整合互动绘本、动画视频、角色扮演游戏等资源;在 统习俗 板块,收集 VR 习俗体验、AR 虚拟实践、习俗知识问答等资源。同时,安排专人对资源 进行更 审核,确保资源的文化准确性与教学适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直接从资源库调取资源,节省备课时间,同时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有力支撑。

四、结论与展望

人工智能为小学语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创新路径,其在拓展文化学习场景、实现个性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价值显著。但当前仍存在技术应用浅层化、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技术与文化融合、配置和整合优质智能资源等措施加以解决。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一方面,AI 生成式技术(如ChatGPT、AI 绘画)可助力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创作,如生成古诗、设计传统图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可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培养。相信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下,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培育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明远。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路径研究 [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 (12):45-49.

[2] 张晓燕. VR 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J]. 基础教育参考,2025 (3):67-70.

[3] 王建国。智能学习平台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 [J]. 教育信息技术,2024 (8):23-26.

[4] 刘敏。人工智能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传统文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J]. 教师教育论坛,2025 (1):58-61.

[5] 陈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J]. 语文建设,2024 (1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