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开展和管控

作者

倪春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62

一、引言

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作为确保船舶维修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修理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现代船舶修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船舶维修需求的多样化,如何高效地开展技术准备、合理安排资源、优化修理流程,成为提升修理质量、缩短修理周期、降低维修成本的关键。本文将深入分析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各个环节,探讨其管控方法与应用,旨在为船舶修理企业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二、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2.1 技术准备在船舶修理中的作用

船舶修理技术准备是指根据船舶的修理需求,进行详细的技术方案设计、资源配置以及维修工艺流程的规划。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技术准备能够明确修理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确保船舶修理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其次,合理的技术准备有助于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修正;最后,技术准备能够有效地预测修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和困难,提前做好应对方案,从而降低因突发情况导致的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

2.2 生产准备的关键内容

船舶修理的生产准备包括资源配置、作业人员安排、设备调度以及工期安排、分段的预制与总组等多个方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修理进度和质量,因此,提前制定详细的资源调配计划是生产准备工作的基础。同时,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分工也至关重要。船舶修理需要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因此,需要明确每个技术环节的责任人,并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设备的调度与维护是另一个关键内容,确保维修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在维修现场正常运行,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修理延误。

2.3 管理与协调在生产技术准备中的作用

船舶修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管理与协调能力直接影响修理过程的顺畅度。有效的管理能够确保技术准备工作的高效实施,而精确的协调则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时间延误。在生产准备阶段,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与技术人员、物资管理部门、设备维护人员等保持紧密沟通,确保信息流畅并及时处理突发问题。此外,生产技术准备还需要考虑船舶修理的特殊性,如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修理项目的紧急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项目调度能力。

三、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实施过程

3.1 项目规划与技术方案设计

船舶修理的生产技术准备始于项目规划与技术方案设计。项目规划涉及对船舶修理需求的全面评估,确保修理内容、目标和时间进度的清晰可行。在此基础上,图纸、技术方案设计应当结合具体修理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修理方案。技术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船舶的类型、维修难度以及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务必做到精准而全面,按技术工艺的等级要求组织必要的评审和交底。

3.2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计划的编制

根据船舶修理物量与合同要求,编制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计划,明确图纸、技术方案、工艺、材料的纳期要求以及分段总段制作计划等等,组织召开生产技术准备会,对各项准备工种进行安排布置,定期检查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于进度滞后的工作要及时干预。

3.3 资源准备与物资调配

在船舶修理的生产准备阶段,各种材料、设备、测量器具和工具等资源的准备和物资调配的精确性至关重要,须提前准备到位。检查修理所需的资质文件(如焊接工艺规程)和人员资质等是否满足要求。物资调配包括材料采购与存储管理、设备检查与调试等,合理的物资和资源管理能够避免因物资短缺或设备故障造成的工期延误。此外,船舶修理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进行物资管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

3.4 分段、总段预制

对于位置集中的大面积换新工程或结构改装工程,尽可能提前制造分段、总段结构,将在船上施工的工程转移到施工条件更好的陆地上或车间里实施,改善工种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从设计源头提高电舾、管舾等预舾装率和涂装比例,提高分段、总段的完整性,制作时做好精度控制。

3.5 工程勘验

对于修理工程技术难度大、隐藏工程多的修理项目,争取提前上船开展工程勘验,提前了解故障原因、各系统的状况、修理工程内容及实地测量等,为技术设计、制定修理方案、编制设备和材料清单或寻找外部技术支持等提前做好准备。

3.6 进度与风险控制

在实施生产技术准备的过程中,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监控实施进度能够确保修理工作按时完成。与此同时,修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天气、设备故障、人员缺乏等,这些都可能影响修理进度。因此,必须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提前识别关重件、关键工序,制定管控措施并采取预防措施,施工前开展交底和培训工作。

四、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的管控策略

4.1 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流程

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流程是确保船舶修理质量的基石。精细化管理意味着从修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开始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细致的规划,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和落实。例如,制定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在执行时不偏离规范,避免造成质量问题。标准化流程是通过制定一套统一的操作手册和流程指南,将修理过程中的步骤细化,确保不同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操作。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减少因人员变动而导致工作质量波动。通过精细化管理,能更好地实现修理任务的实时跟踪和管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4.2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管理手段为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通过信息化技术,修理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管理、进度控制、安全、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例如,使用企业信息系统,能够实时跟踪物资库存、设备运行状态和人员安排,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畅传递。通过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船舶修理企业能够实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化资源分配,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3 持续改进与技术创新

船舶修理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管理模式的改进。随着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修理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引入先进的修理方法和工具。例如,超高压水除锈、零部件缺陷快速修复的技术,应用焊接机器人等技术,有效提高修理质量和效率。此外,持续改进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系统,减少人为失误,提高作业精准度,同时减少人工成本。因此,船舶修理企业要不断关注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从而提升船舶修理的整体效能。

五、结论

船舶修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是确保修理过程高效、优质完成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细化的技术准备、有效的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以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船舶修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未来,随着船舶修理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企业应不断优化技术准备流程,加强各环节的管控,推动船舶修理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佳帅 , 赖俊星 , 宋梦然 .CB/T 3001-2020《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解读 [J].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023,(04):35-39.

[2] 闫志强 , 李彪 , 李喜旺 . 船舶修理技术工艺应用与改进方案 [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2,30(0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