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魏俊茹
河南能源集团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47500
引言
国企作为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撑,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深刻变革。国企作为行业主力军,其职工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改革攻坚的成效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市场竞争加剧及薪酬体系调整,职工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与矛盾。
1 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当前国企职工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首先,职工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职工接触到的思想观念更加多样,个人的价值取向也更加个性化。有的职工注重职业发展,有的则更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给企业的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次,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一方面,老职工对国企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对企业忠诚度较高;另一方面,年轻职工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对企业的认同感相对较弱。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年龄段职工的思想状况存在明显分化。再次,职工对改革的接受程度不一。面对国企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有的职工能够积极适应变化,主动提升自身能力;有的则表现出焦虑和抵触情绪,担心改革会影响自身利益。这种对改革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职工思想状况的复杂性。最后,职工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这种压力也传导到职工身上。工作强度加大、考核标准提高等因素导致职工的心理负担加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工作积极性。
2 职工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改革深化带来的利益调整与适应压力
国企正处于 " 三去一降一补 " 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山能装备在改革初期甚至出现干部职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 的普遍问题。一方面,部分传统业务收缩与劣势产能退出导致岗位调整,职工面临转岗或技能重塑压力;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使大锅饭模式被打破,既希望拉开收入差距又不愿接受考核约束的矛盾心理普遍存在,加剧了思想波动。
2.2 数字化转型引发的能力恐慌与心理失衡
智能化升级(如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对职工技能结构提出全新要求。鄂城钢铁在推进操检维调一体化变革时,部分职工因对新维护职责不适应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能力恐慌源于:一是传统技能贬值风险,老技术工人面临本领恐慌;二是培训体系滞后,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与数字化转型匹配的技能提升机制;三是人机协作带来的心理冲击,部分职工对机器替代存在排斥心理。
2.3 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需求的脱节
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单向灌输层面,未能有效回应职工关切。具体表现为:一是形式单一,过度依赖 " 三会一课 " 等传统形式,对青年职工吸引力不足;二是内容虚化,与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现实问题结合不紧密。
2.4 外部环境变化的渗透影响
社会多元化价值观与互联网信息冲击对职工思想形成干扰。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思想抬头,部分职工主人翁意识淡化,出现 " 重待遇轻奉献 " 倾向;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对国企改革的片面解读容易引发思想困惑,尤其是在薪酬差距、岗位调整等敏感问题上,易形成负面情绪扩散。
3 加强职工思想引导的对策建议
3.1 重视职工队伍人工智能素养培
所谓的人工智能素养除了要求职工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整合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现阶段,职工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特点。在此过程中,应提高组织职工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视,确保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精准掌握能力得到全面强化。促使其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和头脑,始终坚定自身的信念和立场。不仅如此,还应定期组织职工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培训学习活动。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使职工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具体开展培训活动时,可利用科普教育的手段帮助职工进一步全面了解和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其组织起来以实践操作培训的形式,强化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除此之外,积极借助线上学习平台为职工提供线上学习资源。使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对所需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既有利于拓展职工的知识视野,又能够帮助职工实现对人工智能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特点的精准了解和掌握。另外,企业还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加以利用。通过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准性,使职工的思想政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最终达到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的目的。
3.2 搭建数字化转型中的能力提升平台
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老职工开展 " 数字扫盲 " 培训,青年职工重点培养智能装备操作技能,参考山能装备 " 对标学习 " 模式,与先进企业建立技能交流机制;依托 " 职工书屋 " 等平台,塑造终身学习意识,无锡华光每年新增图书300 册以上,为职工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发挥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整合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资源,如无锡华光组建的创新工作室联盟,为职工提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平台,既解决生产难题,又提升职工成就感。
3.3 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不仅需追求经济效益,还需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实践。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提升企业软实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战略规划阶段是思政教育融入的首要环节。企业应确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将思政教育倡导的公平、公正、诚信等核心价值观纳入战略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确保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保持协调统一。其次,作为企业日常运营的核心,项目管理是思政教育实施的关键领域。在项目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还可以强化团队协作效能,降低决策风险。
3.4 优化保障机制,营造安心从业环境
(1)健全心理疏导体系。针对智能转型中的焦虑情绪,引入 EAP(员工援助计划),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设立" 技术转型导师",由青年骨干一对一帮助老职工适应新技术。(2)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改革政策解读专班,对岗位调整、薪酬变革等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增强职工安全感。
结语
当前国企职工思想状况总体呈现积极向上与局部矛盾并存的特征,这种复杂性源于改革深化、技术变革与环境变化的多重影响。通过思想赋能凝聚共识、制度创新保障权益、平台搭建促进成长,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职工有为又有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格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量化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职工思想差异,为精准施策提供更细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祥涛 . 新时代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现代企业文化,2024(4):79-81.
[2] 晏小莉 . 探究新形势下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J]. 智库时代,2020(15):30-31.
[3] 何绍卿 . 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 现代企业文化,2024(2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