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文情境化教学实践研究
张丽琴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常村煤矿初级中学校 04600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语文学科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亟需创新,以契合新时代育人目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能完成知识传递任务,却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层理解与情感共鸣。
一、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特征(一)情境化教学的本质及其教育学依据
情境化教学强调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与迁移。其本质在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与应用之间的割裂状态,推动学习从抽象认知向具身经验转变。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赖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主动建构过程。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进一步指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进行意义协商的过程,而情境正是这一过程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在古诗文教学中,情境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意涵的重要媒介。因此,情境化教学的实施需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与认知发展目标,构建具有引导性、交互性和沉浸感的教学场域。
(二)情境创设对学生认知参与与情感投入的促进作用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动机与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被嵌入到具体情境中时,学生更容易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角色代入、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在初中古诗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历史背景还原、人物心理模拟、诗意场景再现等情境形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情境所营造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价值的认同感,使其在审美体验中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春望》时,若能通过多媒体手段还原安史之乱后的长安景象,并引导学生代入杜甫的视角思考家国命运,便能在调动情感的同时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这种融合认知与情感的教学策略,为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情境化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适切性分析
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且多依托典故、象征与隐喻表达思想情感,这对初中生而言构成较大的理解障碍。传统的逐字讲解方式虽可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含义,却难以激发其对文本整体美感与文化意蕴的感知。情境化教学通过还原文本生成的历史语境、重构作者创作的心理图式,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走进”古诗文的世界,从而实现由表及里的理解路径。
二、初中古诗文情境化教学的设计原则与实施路(一)贴近生活经验的情境导入策略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往往源于其语言形式与文化背景的隔阂。为有效降低理解门槛情境导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构建可感知、可共鸣的学习起点。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挖掘文本中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如情感体验、社会关系或自然现象等,创设贴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夜雨寄北》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思念”这一普遍心理状态的具体表现,进而将其与李商隐笔下的夜雨意象相联系,使抽象的情感表达具象化。此外,导入策略需具备引导性与延展性,即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为后续文本解读提供逻辑支撑。
(二)依托文本语境的情感共鸣机制构建
古诗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意趣,而这一过程依赖于情感共鸣机制的有效建立。情境化教学应以文本语境为依据,围绕诗歌的主题线索、意象系统与修辞手法,构建具有内在逻辑与情绪张力的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语言还原与心理投射的结合,即通过对诗句语言的再现与演绎,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处的心理状态。例如,在讲授《登幽州台歌》时,可借助角色扮演与独白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心境中,形成对历史人物命运与个体价值的深度反思。同时,情感共鸣不应停留于表层感动,而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辨析古今价值观的异同,从而实现文化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多元媒介支持下的沉浸式学习环境营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已成为增强课堂情境真实感与互动性的重要工具。在古诗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图像、音频、视频及虚拟现实等技术资源,有助于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沉浸式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感官刺激不足的问题,还能通过多重信息通道激活学生的联想记忆与情感反应。例如,在讲解《赤壁赋》时,若辅以三维动画还原江月夜景,并配合朗诵与背景音乐,便可在视听协同作用下强化学生对苏轼哲思氛围的感知。但技术介入应遵循“辅助而不主导”的原则,避免因过度渲染而弱化文本本身的价值承载功能。因此,媒介选择需紧扣教学目标,服务于情境的真实性与文本的阐释需求,确保技术应用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结论
通过系统梳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挑战,可以发现,情境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深层转 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学—评”割裂的状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实现对古诗文的深度理 未来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情境与文本、情感与认知、个体与文化的联结,推动古诗文教学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生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商晋.统编版初中古诗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23.
[2]任建桦.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情境化命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3]李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