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突破方向

作者

许静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市,401520

摘要:文章关注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与突破方向,当下高校信息化建设遭遇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整合度低,数据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应用能力有限等难题,文章给出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推进数据标准化和系统整合,完善安全保护机制,优化管理队伍信息素养等突破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学生管理;数据治理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属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效能及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学生管理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契机与难题,许多高校在推进信息化时,信息系统存在碎片化状况,数据的价值没有被有效发掘,安全保护机制比较薄弱,这些情况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文章通过剖析当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探究破局的方向,给推动高校管理现代化赋予思路。

1.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难点

1.1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足

当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的状况,部分高校在推进信息化进程时缺少长远规划,往往是根据短期需求被迫建设,致使系统创建零散化,碎片化,信息化创建的顶层设计应当依照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兼顾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及数据流转联系,从而形成起全局性的创建方案,不过在现实当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创建健全的信息化创建组织架构,缺少专门的信息化规划团队,造成信息化创建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1.2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程度低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程度不够,这是影响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瓶颈,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大多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由不同的厂商开发,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学工、教务、财务等部门的系统各自为战,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造成数据不能互通共享,这种分散建设方式把学生管理数据分割在不同的系统里,管理人员不得不在多个系统里重复录入同样的信息,既加重了工作负担,又容易引发数据不一致,系统之间的壁垒还阻止了对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分析,数据的价值无法被完全发掘出来,管理决策缺少全面的数据支撑。

1.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凸显

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学生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包含着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业成绩、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等诸多敏感数据,如果这些数据被泄露,就会损害学生的隐私权益,甚至引发安全事件。目前有些高校在数据访问权限设定,敏感信息脱敏处理,数据传输加密等方面存有不足,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尚未健全,而且有关工作人员的数据安全观念不强,缺少专门的数据治理能力,在平常工作当中也许会有不规范的操作。而且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怎样协调数据应用价值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这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1.4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遭遇管理人员技术应用能力欠缺的约束传统管理思维和信息化要求存在落差,一些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抱有抵触或者观望的态度,管理队伍的信息素养良莠不齐,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差异造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新技术的应用存有畏惧心理,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培训机制也不健全,缺少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技能提升途径,致使管理人员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管理人才结构单一。

2.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方向

2.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规划与设计

顶层规划与设计此项工作要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由校级领导牵头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集合信息技术、学生管理等多领域专家力量,顶层设计要遵循“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原则,明确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及评估机制,高校要创建起完整的信息化治理体系,清楚划分各部分责任分工与合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合力,规划设计要深入调研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防止出现“技术导向”胜过“业务导向”的情况,还要尽力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利用信息化契机重新塑造管理流程,达成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的深度交融,在资源分配上,要创建起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保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而不是“一阵风”。

2.2促进数据标准化与系统集成共享的推进

数据标准化与系统集成共享是破解“信息孤岛”难题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形成统一的数据治理框架,制订数据采集,存储,交换和使用标准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涵盖数据结构,数据格式,数据项定义和编码规则等,给系统之间数据流转给予基本保证,要用先进的中台架构思想,创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做到底层数据资源整合,上层应用灵活开发,对于已经创建的各种管理系统,应当用应用程序接口API,数据总线等技术手段加以集成对接,打通数据壁垒。而新建系统就要遵循开放标准,留下系统接口,保证与现存信息生态相融合,高校还要创建数据资产目录,指定数据负责方,促使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并释放价值,通过形成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和权限管控机制,做到“一次认证,全校通行”,改善用户感受。

2.3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要塑造起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这是信息化创建的最低标准,高校需形成起完善的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清楚不同种类数据的安全等级及其保护需求,就学生个人敏感信息而言,要执行严格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保证数据的使用符合“最小授权”准则,技术上要布置多重安全防护手段,包含数据加密存储,传输加密,访问审核,入侵检测等等,形成纵深防御架构。制度方面也要制订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应急应对预案以及责任追究机制,营造出制度上的保障。

2.4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素养与应用能力

管理队伍信息化素养与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高校要创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管理人员不同的岗位需求和能力基础,执行差异化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含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系统操作技能、数据分析方法、信息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培训形式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提升培训的实效性。高校要改良人才评价机制,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归入到考核指标之中,营造出一种鼓励的态势,创建起技术骨干培育计划,从管理队伍当中选出信息化应用积极分子,这些人员会成为部门信息化创建的引领者。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入与培养,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形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互配合的局面,让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达成有效对接。

3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创建是项系统工程,要冲破目前的困局,要有战略眼光并不断投入,重点是要形成完备的顶层规划,促使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加强安全防护体系,改进管理队伍的信息素养。将来高校要站在数字化转型的大局上,把信息技术同管理理念融为一体,营造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管理生态圈,依靠数据来辅助决策,凭借智能服务给予支撑,做到管理精确化,服务个性化,给培育新时代革新人才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杨晓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突破方向[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4):215-216.

[2]邓亮,盛佳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高教学刊,2021(1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