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夏晓亮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中心学校焦家垅中学 42270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然而,在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如过于注重概念的记忆和应用,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深层的物理素养。因此,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对于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
(一)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等的基本认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物理概念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物理概念的定义和公式,更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对物理世界的整体认识。例如,在学习 “加速度” 概念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 a=Δv/Δt ,更要理解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能够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不同,形成对运动状态变化的正确认识。同时,物理概念教学应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概念整合为系统的物理观念,如通过对力、质量、加速度等概念的学习,形成牛顿运动定律的整体观念,并能运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学生才能从物理的视角认识世界,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科学思维的运用过程,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物理概念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的概念。例如,在 “电场强度” 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所受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静电力与试探电荷电量的关系,进而归纳出电场强度的定义。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归纳能力。同时,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
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顺序逐个讲解概念,将概念视为孤立的知识点,忽视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力学部分,分别讲解力、加速度、速度等概念时,没有将它们与牛顿运动定律有机结合,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力学知识的整体认识。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的概念是零散的、孤立的,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利于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由于概念之间的联系被割裂,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难以灵活调用相关知识,往往只能机械地套用公式,解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种教学现状与核心素养培养所要求的系统性、整体性不相适应。
(二)学生被动接受,探究过程缺失
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 “讲授式” 教学方法,直接向学生灌输概念的定义、公式和应用要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例如,在 “磁感应强度” 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能直接给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公式,而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体会概念形成的科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和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难以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概念学习兴趣
真实情境是连接物理概念与实际生活的桥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概念的实际意义。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科技相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而引入物理概念。例如,在 “平抛运动” 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铅球的运动轨迹,提出 “铅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如何描述这种运动”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引入平抛运动的概念。同时,情境的创设应注重开放性和启发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 “动量” 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交通事故中汽车碰撞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质量大、速度快的汽车碰撞后果更严重”,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动量的物理意义,为后续概念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引导探究过程,促进概念自主建构
科学探究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将概念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自主建构物理概念。例如,在 “加速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究活动:提供不同型号的小车、斜面、打点计时器等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变化和时间,记录数据并分析速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进而自主归纳出加速度的概念。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分享探究成果和体会,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还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概念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当前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概念呈现碎片化、学生被动接受、与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探究过程、注重概念关联、融入科学史教育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层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唐鹏 . 学习进阶理论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J]. 学周刊 , 2025, (14):61-63.
[2] 嵇志.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的概念教学探究[J]. 数理天地( 高中版),2025, (08): 139-141.
[3] 李兴平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分析 [J]. 试题与研究 , 2024,(22): 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