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对孤独症儿童教学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
刘娣
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272002
引言
孤独症是一种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语言沟通和行为模式的异常。随着孤独症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教学行为和质量,还关系到职业满意度与情绪状态。孤独症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耐心、创新能力和信心,因此,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孤独症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殊教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某项特定任务的信念。在教育领域,自我效能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往往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并能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则可能产生教学焦虑、职业倦怠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学任务具有较高的挑战性,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教学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巧,还需要教师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应对孩子们不同的需求。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服务孤独症儿童,提高教育质量。
二、特殊教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教师进入这一领域。然而,教师在面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任务时,常常感到巨大的压力。通过对一线特殊教育教师的调查发现,尽管大多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认为自己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取得进步,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教师普遍认识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技巧,他们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并在课堂上尝试创新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们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常常面临诸如儿童行为问题、沟通障碍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困难导致他们对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产生一定的怀疑。一些教师表示,在缺乏充分支持和资源的情况下,他们难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到教学自信心的建立。
通过对不同背景、不同资历的教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培训经历对其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影响。具有较高学历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相反,缺乏专业培训和教育背景的教师则常常感到无力和困惑,甚至可能放弃尝试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外部资源的支持也被证实对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教师表示,在缺少家长支持和学校资源的情况下,他们感到孤立无援,难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因此,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情感支持,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三、影响特殊教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特殊教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多种多样,既包括个人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因素。首先,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时,往往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具备足够的信心来处理各种教学挑战。其次,教师的经验和自我反思能力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而新入职的教师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在面对孤独症儿童时产生困惑和焦虑。第三,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掌握更多适合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技巧。此外,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也能够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最后,家庭的参与同样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教师的压力,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育计划。
四、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为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对孤独症儿童教学的自我效能感,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关键环节。学校应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应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系统。例如,提供心理支持、增加教育资源、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等,都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第三,家长的积极参与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至关重要。家长应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提供有关孩子的个性化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制定更加适合的教育方案。最后,学校和社会应为特殊教育教师创造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并在教育事业中找到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五、结语
本研究探讨了影响特殊教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多个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孤独症儿童教育的质量,因此,在教师培养、支持和资源配置方面应给予更多关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信心,优化教育环境和支持体系,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服务孤独症儿童。同时,家长的参与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系,探索更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支持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江文.聚焦孤独症儿童教育,探究高质量发展路径——孤独症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2024,(24):73-75.
[2]张雨晴,朱宗顺,潘润飞.融合教育幼儿园教师的担忧——基于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24,(24):22-29+72.
[3]刘红梅,户秀美,孟怡菲,等.循证视角下我国孤独症儿童教学研究的质量分析与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4,(11):69-77.
[4]皮悦明,王庭照.特殊教育教师身份认同对专业发展意愿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24,(11):78-87.
[5]李君雪,杜培培.抗逆力视角下孤独症儿童照顾者的照顾风险分析及保护体系建构[J].社会福利,2024,(10):27-35.
[6]吴芬芳,汪作朋,周丽.从孤立到融合:孤独症儿童体育教育干预的价值转向及路径研究[J].运动与健康,2024,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