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黄智宽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期望通过剖析体育锻炼对睡眠的影响因素,阐释锻炼与睡眠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锻炼如何促进睡眠,以及如何科学锻炼以提升睡眠质量。旨在增强人们对体育锻炼与睡眠相互关系的认识,实现健身锻炼与优质睡眠的良性循环,并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提供合理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田径游泳系2018 级学生。
2. 研究方法:
3.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体育学校图书馆等渠道,以 “睡眠”“体育锻炼”“大学生” 等为关键词或主题词收集相关文献,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 数据归纳法:借助 Excel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为研究提供量化支撑。5. 问卷调查法:设计三份问卷,利用 “问卷星” 以电子问卷形式对田径游泳系大四学生进行调查,涉及睡眠质量、体育锻炼情况及焦虑抑郁现状。其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焦虑自测量表与抑郁自测量表》的有效率分别为 98%、99% 和 90%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 大学生体育锻炼和睡眠质量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基本情况: 田径游泳系大四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平均得分为 5.446,低于普通人群的睡眠质量标准(7 分),表明其睡眠质量总体较好,但仍有 31% 的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优于其他非体育类院校学生。此外,多数学生睡前玩手机、入睡时间偏晚,熬夜现象普遍,这可能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心健康。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该系学生《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得分为 24.08 分,锻炼时长以半小时到 1 小时居多,大强度锻炼占比达 53%,每周锻炼 3 至 5 次的学生占 52%,整体锻炼情况优于一般院校。然而,受毕业压力、电子设备诱惑以及场地设施不足等因素影响,锻炼时长和频率仍存在提升空间。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可缓解因焦虑抑郁造成的睡眠障碍: 焦虑和抑郁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焦虑使大脑活跃,延长入睡时间;抑郁则可能导致睡眠调节机制异常,引发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田径游泳系大四学生焦虑平均得分为 43.18 分,抑郁平均得分为 43.01 分,焦虑问题检出率为 39%,抑郁问题检出率为27%。体育锻炼作为改善焦虑抑郁的有效方式,具有方便、低成本且效果显著的特点,能够通过促进神经递质分泌、调节免疫系统等机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1]。
体育锻炼可改善睡眠在不同阶段的进行过程: 睡眠分为五个阶段,体育锻炼能缩短入睡时间(第一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的时间),延长真正睡眠时间(第四阶段),从而提升睡眠质量。田径游泳系有 70% 的学生入睡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55% 的学生睡眠效率超过 75%,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锻炼时间长于其他院校。
(三)提升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体育锻炼方式与时长
通过有氧运动提升睡眠质量:有氧运动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有节奏。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问卷调查显示,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群中有 88% 感到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有氧运动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通过抗阻练习 [2] 提升睡眠质量:抗阻运动通过骨骼肌收缩活动实现肌肉体积增大和肌纤维数量增加。问卷调查显示,进行抗阻练习的学生中有 82% 感到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抗阻练习能促进免疫系统调节,释放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力竭练习易产生疲劳,使人更容易入睡,还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提高神经系统活跃性,促进内啡肽分泌,带来安静愉悦感受,提升睡眠质量。
通过组合练习提升睡眠质量:组合练习以足篮排等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为主,受众广泛。问卷调查显示,进行组合练习的学生中有 89% 的睡眠情况得到改善。组合练习综合了有氧运动和抗阻练习的优点,能在不同睡眠阶段发挥积极作用,提升睡眠质量。
通过锻炼时长提升睡眠质量:锻炼时长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持续锻炼 30 - 60 分钟时,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佳,此时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疲劳感适当,有利于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田径游泳系学生的睡眠质量一般,但优于非体育类院校学生;其体育锻炼时间有保障,锻炼方式丰富,也优于非体育类院校学生。
体育锻炼能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抑郁问题,缩短睡眠的第一阶段(入睡时间)和第四阶段(睡眠时长),良好的睡眠质量又可恢复身体机能,促进体育锻炼,形成良性循环。
有氧运动、抗阻练习和组合练习均能提升大学生睡眠质量,相同锻炼时间下组合练习效果最佳,有氧运动与抗阻练习次之。
持续体育锻炼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 30 - 60 分钟的持续锻炼时间效果最好。
(二)建议
大学生应注重体育锻炼,无论选择何种锻炼方式,持续时间都应保证在 30 分钟以上,以充分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学校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宣传,推广体育锻炼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带动更多学生通过锻炼提高睡眠质量,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极盛,邱炳武,赫尔实.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6 ( 3) : 63 - 65
[2] 巩绪伟 . 运动、个体性特征与心脏自主功能 [ J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 6):51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