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北疆文化背景下鄂尔多斯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作者

李金瑶

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一、北疆文化与鄂尔多斯文旅协同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性

北疆文化是一个多元、复合、开放的地域文化体系,它根植于内蒙古高原,以草原游牧文化为核心,融合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蒙元宫廷文化以及近代走西口带来的农耕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脉和精神气质。其核心内涵包括:敬畏自然、开放包容、英雄乐观的精神特质,以及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祭祀文化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的经济强市,不仅拥有“河套人”遗址、朱开沟文化、统万城、秦直道等厚重历史遗迹,更因成吉思汗陵而成为蒙古族的精神圣地,其文化底蕴是北疆文化中最璀璨、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鄂尔多斯文旅产业在过去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有资源、缺整合;有景点、缺体验;有产品、缺品牌”的困境。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深度体验、情感共鸣和精神消费的更高需求。许多文化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文旅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因此,推动北疆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协同发展,不仅是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鄂尔多斯文旅产业突破瓶颈、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的关键抓手。这种协同能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通过文旅产业的繁荣反哺文化保护与传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区域文化自信,推动鄂尔多斯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核心+产业矩阵”的多元协同发展模式

要实现北疆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有效协同,必须摒弃简单的“文化标签化”和“景点叠加式”发展,构建一个以文化价值为核心、以多元产业为载体的深度融合模式。这一模式可概括为“文化核心+产业矩阵”。

其一,是“文化IP 活化”模式。深入挖掘北疆文化中的超级符号,如成吉思汗、蒙古马、那达慕等,对其进行现代化、时尚化的创意解读和IP 构建。通过影视动漫、文学艺术、数字科技等手段,讲述鄂尔多斯故事,让静态的文化“活”起来。例如,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与现代创业精神相结合,开发主题研学课程;将蒙古马精神提炼为体育竞技和团队建设 IP,举办国际性耐力赛;将鄂尔多斯婚礼开发成沉浸式演艺项目,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其二,是“业态融合创新”模式。推动文化与传统旅游业态的“化学反应”。推动“文化+研学”,建设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历史考古、生态环保、民俗体验等主题线路。推动“文化+康养”,利用草原辽阔的空间和蒙医药资源,发展康养旅居产业。推动“文化+节庆”,提升那达慕大会、冰雪那达慕等节庆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和游客参与度。推动“文化+乡村牧区旅游”,打造一批特色文旅村镇,让游客住蒙古包、吃手把肉、体验原真牧民生活,实现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其三,是“科技赋能体验“模式。运用VR/AR、元宇宙、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空限制,重塑旅游体验。可以建设北疆文化数字博物馆,在线虚拟游览成陵、响沙湾;可以在景区通过AR 技术,让游客手机扫描即可“看见“历史上的金戈铁马;可以开发沉浸式夜游项目,用光影科技讲述鄂尔多斯的地质变迁与文明演进史,打造超越传统观光的震撼体验。

三、实践路径:实现协同发展的四维推进策略

明确了协同模式后,需要有清晰、可行的路径予以支撑和落实。未来鄂尔多斯应重点从以下四个维度发力:

1.深化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

对分散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普查、梳理和价值评估,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壁垒,设计一系列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精品线路。例如,打造“北疆天路”自驾线路,串联沙漠(响沙湾)、草原(苏泊罕)、历史(成陵、秦直道)、黄河(准格尔峡谷)等核心资源,形成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户外探险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包,解决“旅长游短”的问题。

2.强化品牌塑造与营销传播。

提炼出鄂尔多斯文旅的核心品牌形象,如“北疆秘境,心灵牧歌”或“英雄圣地,温暖世界”(呼应其绒纺产业和城市名本意),进行统一、持续、精准的营销。善用新媒体平台,邀请旅游 KOL、短视频创作者进行内容种草。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论坛、艺术节或体育赛事,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从“知名”到“向往”的跨越。

3.推动区域联动与协调发展。

鄂尔多斯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本市,应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呼包鄂乌”城市群等区域战略。与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等城市协同合作,共同推广北疆文化旅游线路,实现客源互送、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内蒙古中西部黄金旅游走廊,提升整个区域的文化旅游竞争力。

4.完善保障体系与可持续发展。

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土地、金融、人才政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于文创产业。始终坚守生态环保和文化保护的底线,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确保北疆文化的原真性和文旅产业的可持续性,杜绝过度商业化和低质建设,让子孙后代永续享有这片土地的文化与自然瑰宝。

结论

北疆文化与鄂尔多斯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和价值重塑。它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资源观,转向深度的文化价值挖掘和现代转化。通过构建“文化核心+产业矩阵”的多元模式,并沿着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品牌塑造与区域联动的路径稳步推进,鄂尔多斯完全有能力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独特的旅游魅力,打造成为北疆文化体验的圣地、国家级文旅融合的典范,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繁荣的共赢格局,为内蒙古乃至中国的文化旅游发展书写下精彩的“鄂尔多斯篇章”。

参考文献:

[1]冯熹睿,史明.文旅融合背景下伊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5,(09):31-33.

[2]雷佳,陈薇,姜雨涵,等.数字技术驱动下英歌舞传承创新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漫旅,2025,12(08):16-18.

[3]王巧.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旅游教育与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路径[J].漫旅,2025,12(07):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