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
张硕峰
身份证:130404197411062758 068300
引言
矿山工业作为国家能源与原材料供应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传统矿山开采长期面临着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资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严峻挑战。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与“双碳”目标的提出,矿山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矿山机电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一、 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核心
(一) 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矿山提升系统是连接地面与井下的通道,其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矿山的产能。传统提升系统依赖人工操作,响应速度慢,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自动化技术通过引入高精度速度传感器、位置编码器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实现了提升过程的程序化、 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运行曲线,自动实现加速、匀速、减速与精准停车, 著提升了提升的平稳性 步,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等先进算法,提升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负载变化,动态调整运行参数, 2 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提升周期,从而提升整个矿井的提升效率。
(二) 运输系统的智能调度与控制
矿山运输系统是物料流转的动脉,其网络复杂,环节众多,调度难度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胶带输送机等运输设备的单机自动化控制上,实现了启停、调速、跑偏检测与故障自诊断等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覆盖全矿的工业以太网与无线通信网络,运输系统升级为集成了感知、通信与决策的智能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遍布各节点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物料流量、设备状态与仓位信息,利用中央调度平台的优化算法,动态生成最优运输路径与作业计划,有效避免了物料拥堵与设备空转,实现了运输能力与生产需求的动态匹配,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三) 通风、排水等安全支持系统的闭环控制
通风与排水是保障井下作业环境安全与生产连续性的关键环节。传统模式下,这些系统多采用定时或手动控制,难以应对井下复杂多变的工 自动化技术通过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在通风系统中,CO、粉尘等传感器实时监测 反馈至 系统根据预设的安全阈值,自动调节主扇风机的叶片角度或运行频率,实现按 作 面的风量供给,又避免了能源浪费。在排水系统中,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仓水位,水泵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水位变化自动启停水泵,并实现泵组的轮换工作,确保排水能力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有效防范了淹井风险。
二、自动化应用带来的核心价值与变
(一) 生产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自动化系统通过消除人为操作的随意性与延迟性,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度标准化与连续化。设备运行参数被优化至最佳状态,生产节拍得到精准控制,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智能调度系统打破了各生产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与物理隔阂,实现了物料流、信息流与价值流的同步,大幅减少了等待与无效作业时间。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产量上,更体现在资源综合利用率与生产稳定性的全面优化,为矿山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安全保障体系的根本性重塑
“安全第一”是矿山生产的永恒主题。自动化技术通过“机器换人”,将矿工从高风险、高强度的一线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减少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概率。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智能安全监控体系。通过遍布井下的各类传感器网络,系统能够 7×24 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瓦斯、顶板压力、设备温度等关键安全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预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监控,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实现了对潜在风险的早期识别与快速处置。
(三) 管理模式与运营理念的深刻变革
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推动矿山管理从传统的经验驱动、粗放式管理,向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转型。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被系统自动采集、存储与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驾驶舱实时掌握生产动态、设备状态与能耗情况,并基于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同时,自动化系统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的需求,促使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将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到技术研发、系统维护与战略规划等更具价值的岗位,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高昂的初期投资成本是制约自动化技术推广的首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中小型矿山企业而言,一次性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技术集成难度大, 山井下环境复杂, 电磁干扰严重,不同厂商、不同年代的机电设备协议不一,实现无缝集成与数据互通存在技术 人才短缺 山工艺又精通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系统运维与 次开发能力薄弱。系统可靠 性与 网络安全风险凸显,自动化系统一旦遭受网络攻击或发生系统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系统瘫痪,其后果远超传统矿山,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二)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矿山机电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数字化与集成化方向演进。一是智能化与自主化,通过融合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未来的矿山将逐步实现少人化乃至无人化开采。设备将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能够协同完成复杂的开采任务,形成真正的“智能矿山”。二是数字化与透明化,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将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与物理矿山完全一致的数字模型,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映射、模拟推演与优化控制,使矿山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与精准。三是集成化与协同化,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打破各专业系统间的壁垒,形成覆盖地质、测量、采矿、机电、安全、经营等全业务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数据在更高维度上的融合与共享,支撑矿山企业实现全局最优的运营决策。
四、结论
自动化技术在矿山机电控制中的应用,是矿山工业应对时代挑战、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它通过提升机电系统的控制精度与智能化水平,在效率、安全、管理等多个维度上创造了核心价值,引领矿山行业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尽管当前仍面临成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这些瓶颈将逐步被突破。未来,自动化技术将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矿山生产新模式,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 秦四祥.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矿山机电安全控制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24):101-103.
[2] 王辉,万力玮,朱应坤.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中的应用与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14):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