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KAP的踝泵运动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杨晶 申丽通讯作者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中心 江苏常州 213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好发于长期卧床或下肢制动患者中,由于活动减少,下肢血管内血液流速缓慢或异常凝滞,从而引起下肢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造成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严重者还可诱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胫腓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由于下肢活动受限,需长期卧床制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群体。美国胸科协会(ACCP)抗栓治疗指南指出[2]:物理治疗是预防DVT的有效方式。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踝关节的屈伸及环绕运动,像泵一样促使下肢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证实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然而由于患者对踝泵运动缺乏足够的认知,锻炼依从性较差,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是通过向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信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进而主动纠正不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积极配合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3]。本文将基于IKAP的踝泵运动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踝泵运动的依从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创伤中心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1.9±3.5)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52.1±2.9)岁。纳入标准为:(1)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胫腓骨骨折;(2)接受骨折内固定术;(3)术后生命体征平稳;(3)意识正常,能配合研究;(4)认知及沟通正常;(5)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已发生血栓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或不适宜进行踝泵运动者;(3)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4)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者,无法配合研究者;(5)中途退出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骨折护理及踝泵运动宣教和指导,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IKAP的踝泵运动。具体方法如下:(1)认知干预:通过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踝泵运动的认知,分析患者产生片面或错误认知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告知患者下肢骨折患者易发生DVT的原因,DVT发生后的严重后果及危害,从而引起患者的重视。同时介绍踝泵运动对于预防DVT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踝泵运动的配合度。(2)信念干预:宣教后评价患者对所宣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床边演示、发放宣教资料、视频放映等方式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踝泵运动的锻炼。健康教育过程中注意判断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态度,确保患者树立了正确的信念及态度。(3)行为干预:建立床边踝泵运动登记表,要求患者每日锻炼3~5次,每次锻炼50组。每次锻炼结束后在踝泵运动登记表上记录时间。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床位上的患者是否按要求规范完成踝泵运动,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患者予以表扬和鼓励,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患者予以再指导、再教育。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踝泵运动达标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栓的发生情况。
1.3.1踝泵运动达标率:由护士观察患者每日踝泵运动执行动作的规范性和次数是否符合要求,满足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达标率越高。
1.3.2血栓:护士每日测量患者双腿周径差,对于双腿周径差⩾3cm的患者,应予以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以超声诊断结果为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踝泵运动达标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施基于IKAP的踝泵运动后,观察组踝泵运动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多发生于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中,DVT 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活动,极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和护理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且存在较高的风险[4]。多项研究已证实踝泵运动可有效预防并降低 DVT 的发生,然而骨折患者因缺乏正确的认知或惧怕锻炼造成的疼痛,锻炼依从性较差。
IKAP 模式包括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建立行为,首先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进而自觉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根源上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5]。本文实施基于 IKAP 的踝泵运动,提高了患者对于踝泵运动相关知识的认知,端正其态度,进而促使其主动按要求进行踝泵运动,有效提高了患者踝泵运动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基于 IKAP 的踝泵运动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中,有效增强了患者对踝泵运动相关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了患者踝泵运动的依从性和达标率,预防并减少了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永政,王荷晴,崔立敏.胫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 Meta 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4,(6):124-126
[2] 谌艳,吴俞萱,江伟,等.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52-56
[3] 张琳琳,翟燕,高雅萍.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 IKAP 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与热点[J].当代护士,2024,(6):1127-1129
[4] 崔红霞,梅昌贵.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12):2910-2911
[5] 马昕玥,焦改梅.IKAP 模式下延续护理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2,(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