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路径研究

作者

李月

青海油田采油三厂 816400

前言:

青年工作是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变革和青年成长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团组织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与此同时,数字化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机制优化等新趋势,也为共青团提升服务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成长之基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其首要职责就是在青年中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1]。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其认知习惯和价值诉求。因此,共青团必须创新话语体系与传播方式,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实现“大理论”与“小感受”的有效对接。具体而言,应注重运用融媒体平台,善用短视频、动漫、直播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融入校园课堂、企业宣讲和网络社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同时,积极构建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理论宣讲机制,组建青年讲师团、青年理论宣讲队伍,推动青年讲给青年听,强化认同感。要深入挖掘各行业青年榜样和典型事迹,通过事迹传播与精神引领,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成长关键节点与人生重大选择,引导青年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过程中,坚定理想、明确方向。

2.搭建多维赋能平台,拓宽成才之路

在青年发展路径中,学业与就业是其最核心的现实问题。共青团应继续深化“扬帆计划”“实习见习”“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等项目,依托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协同机制,建设集职业测评、能力培训、实习推荐、岗位对接于一体的服务平台[2]。通过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为青年提供与专业匹配的实习机会,帮助其提前了解职场,积累经验。青年成长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历练。共青团应拓展社会实践平台内容,丰富实践领域,涵盖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应急服务、国际交流等方向。引导青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社会服务中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组织协调、问题解决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西部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等项目,建立长效机制,使青年在“接地∵ 的实践中“强筋骨、长才干”。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是提升归属感与凝聚力的关键。共青团应打造“青年之家”线下阵地和线上社群,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交友联谊等活动,满足青年多样化生活需求。利用数字平台开展云读书、云竞赛、云合唱等项目,提升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

3.健全联系服务机制,呵护健康成长

团干部要主动深入青年群体,健全“联系点—联络员—服务群体”三级联系网格,通过“团支书直通车”“青年工作联系卡”等方式,推动密切联系青年制度化、常态化。依托“智慧团建”平台与新媒体渠道,精准掌握青年思想动态、成长难题与意见建议,做到“线上触达+线下走访”协同运行,实现信息快速反馈与问题及时响应,提升团组织的触达率与服务效率。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青年在学业、就业、婚恋、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亟需法律与心理层面的支持。团组织应进一步完善“12355”青少年服务台功能,强化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维权申诉等综合服务能力,建立“热线+平台+网格”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同时,加强青年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推动其有序参与社会协商和公共治理,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规则意识。建立青年困难数据库,结合大数据平台动态识别急需帮扶的青年个体,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一事一策”个性化干预。整合政府、公益组织、高校、企业等资源,形成社会多元支持格局,真正实现对困境青年的精准赋能、温暖陪伴与持续关爱。

4.深化数字赋能与资源整合

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全新工具和手段,也倒逼团组织在服务青年中实现治理现代化和服务精细化[3]。打造集数据采集、需求响应、资源整合和服务供给于一体的“青年云”平台,是实现青年服务智能化的关键抓手。该平台应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实时掌握青年需求变化趋势,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推送”转变。例如,通过标签化管理和行为数据分析,推送个性化就业信息、心理服务、兴趣活动等内容,让青年真正感受到“服务在身边、服务能触达”。青年成长成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团组织“单打独斗”,而应形成多元联动、协同发力的服务格局。构建“共青团+”资源整合模式,意味着团组织要主动联合党政部门、群团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搭建青年服务大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是共青团组织始终不变的时代使命。在新形势、新需求下,团组织应不断优化服务路径,提升服务质量,真正成为广大青年信赖的伙伴和引路人。思想引领是根本,平台搭建是载体,机制保障是基础,数字赋能是动能,四者协同推进,才能构建起适应新时代青年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龙.“青”听·“青”为·“青”成长高校共青团三维服务体系赋能青年全面发展[J].中国共青团,2025,(12):94-96.

[2]胡昶华,姜伟.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有效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4,(32):113-115.

[3]范金林,李齐,马毓轩.新时代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论析[J].青少年学刊,2024,(04):38-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