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杨建英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琅环镇民胜小学 615000
一、引言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恰似一座桥梁,既承载着师生思想碰撞与知识传递的重任,更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促进深度互动的关键引擎,同时也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重要载体。在教育理念持续革新、“双减” 政策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与教育公平的落实成为重中之重,对课堂提问有效性与公平性的研究也愈发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二、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巧妙引导,让全体学生都能深入文本,提升阅读能力,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
(一)问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保障参与起点公平
在阅读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借助问题导入,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伊始就拥有参与的机会。以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花生从破土而出的幼苗、到枝蔓间悄悄下垂的子房柄、最终扎入土壤孕育果实的完整生长过程,在画面切换时面向全班学生提问:“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见花生,可你们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吗?它的果实生长过程有什么特别之处?” 当学生专注观察时,教师适时补充:“原来花生不像苹果、桃子那样把果实高高挂在枝头炫耀,而是默默将果实埋在土里,这其中藏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此类问题能迅速抓住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课文产生好奇。不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都能带着疑问阅读课文,主动探寻花生名字的由来,在字里行间思考父亲借花生传达的做人道理,真正实现从信息获取到思维深化的转变,确保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起点上都能平等参与。
(二)分层提问,满足多元需求,实现机会分配公平
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课堂提问需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提问机会,实现学习机会的合理分配。像在《景阳冈》教学中,教师可分层提问,基础问题如 “武松在酒店喝了多少酒?店家为何劝他不要上冈?” 让基础薄弱学生能够参与;中等问题如 “武松打虎过程中,他的心理和动作有哪些变化?表现他什么性格?” 适合中等水平学生思考作答;高阶问题如 “景阳冈打虎故事在《水浒传》中地位如何?反映当时社会什么现象?” 给学优生提供挑战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分层提问,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有所收获,提升阅读能力,避免了提问机会集中在某一层次学生身上的不公平现象。
(三)情境设疑,深化文本理解,促进互动过程公平
创设情境并设置疑问,能让全体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在互动过程中平等参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教《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可描述:“同学们,想象你们此刻身处混沌宇宙,四周漆黑一片,没有天地之分,就在这时,盘古醒来了,他抡起大斧劈开混沌,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然后随机点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在情境中都能平等地参与互动,更深刻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与伟大。
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教师模拟大雾弥漫江面场景,提问:
“假如你是诸葛亮船上士兵,看到大雾中曹军万箭齐发,心情怎样?你觉得诸葛亮为何如此镇定?”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后,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发言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置身情境,更好理解人物内心与智慧,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机会公平。
(四)拓展追问,培养创新思维,保障发展机会公平
课堂提问不应局限于课文表面,教师可通过拓展追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现创新思维的机会,保障他们在思维发展上的机会公平。学完《落花生》,教师问:“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外表华丽,生活中还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请不同学生站起来分享,不管是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还是不爱发言的学生,都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教《盘古开天地》后,教师追问:“假如盘古没有开天辟地,世界会一直混沌下去吗?发挥想象,创编不一样结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创编比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交自己的作品,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鼓励全体学生大胆想象,让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
在《草船借箭》教学后,教师问:“除了草船借箭,还有什么办法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十万支箭?” 教师可以采用匿名提交方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思考。
《景阳冈》教学后,教师追问:“若武松上冈没遇到老虎,他在景阳冈还可能发生什么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创编,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突破课文限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保障每个学生在创新思维发展上的机会公平。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公平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深化文本理解,培养创新思维;而融入学习机会公平理念的提问,则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课堂互动,在提问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教师应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提问,兼顾有效性与公平性,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最大价值,助力全体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阅读教学在公平与有效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李源华.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 教育探索,2024(3):35-39.
[2] 王丽. 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J]. 教学与管理,2024(5):45-48.
[3] 张阳. 关于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讨 [J]. 课程教育研究,2024(7):56-59.
[4] 赵明. 教育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优化路径 [J]. 基础教育参考,2023(12):23-26.
[5] 陈芳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学习机会公平的实现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2023(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