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根基
陈天生 罗以恒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联系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党的自我革命的自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意识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党意识到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凝聚革命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如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都是党依据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对自身错误认识和行为的修正,体现了党对社会存在变化的敏锐感知和自我革命的自觉。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 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主动进行自我革命,以适应革命与建设的需要。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党的自我革命的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连。党进行自我革命,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通过整风整党、开展“三反”“五反”等运动,清除党内腐败和不良作风,巩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主义建设秩序,这正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自我革命,就是要确保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践行初心使命。
二、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溯源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党的自我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作为社会存在的具体体现,决定党自我革命的主题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现实要求党寻求先进理论、凝聚革命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党通过批判旧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等自我革命实践,回应社会存在需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社会深刻变革,党以“富起来”为目标,革新精神样态,激活社会发展活力。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以“强起来”为目标,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提升主动精神。党始终依据社会存在变化,调整自我革命方向与重点,确保自身建设与社会发展适应。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党的自我革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无自身特殊利益。党的自我革命体现深刻群众史观,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一方面,党通过自我革命践行初心使命,以人民需求为基准,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检验自我革命效果的标准。另一方面,民主监督作为外在约束,要求党保持人民性。党在自我革命中,吸收人民群众的建设性意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增强人民参与积极性,正确处理党和人民关系。
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与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初步探索
从第一部党章对纪律作出规定,到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从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以整风精神开展整风运动;从1926 年颁布第一个反贪腐文件,到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制定相关法令,查处贪污、以权谋私等行为。党在这一时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依靠自身力量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党在危难中重生。同时,党通过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组织形式,在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为走出“民主新路”积累经验,形成苏区干部好作风、延安作风和三大作风。实行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赢得农民群众拥护。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出“两个务必”号召,告诫全党警惕糖衣炮弹,永葆政治本色,以“赶考”精神踏上全国执政新征程。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我革命的持续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党成为全国范围执政党,面临新考验。党继续坚持自我革命,通过整风整党运动,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等问题。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发展策略,虽经历曲折,但始终保持自我纠错能力,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提供政治保障。这一时期,党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致力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顺利执政。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我革命的深化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以党的自我革命为逻辑和历史起点,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特别是反思和纠正“文化大革命”及此前“左”的错误,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革新精神样态,激活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综合国力。党在这一时期加强自身建设,以“富起来”为目标,深化自我革命。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通过自我革命保持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我革命的全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空前勇气和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开辟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的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面对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党和国家内部严重隐患。在伟大复兴关键时刻的革命性锻造,使党更加坚强有力,焕发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概括为“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这“四个坚持”科学回答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性问题,构成党实现自我革命成功道路的基本内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2.
[2]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M].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29-1067.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